农家院落
虽然离开农家院落30多年了,但我依然能够用记忆的画笔,为农家院落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画。

记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东借西凑,在村西面建了一座土坯房。房子共有四间。从村中心的小东屋里,搬到新房子里,我们姊妹六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撒上了满地的瓜种,有西瓜、甜瓜、脆瓜、烧瓜等等。那一年雨水特别充沛,不几天工夫,院子里拱满了绿绿的幼芽。接下来的时间,我和弟弟妹妹像些认真的观察员,蹲在院子里观看瓜苗的成长。瓜苗先是长出了毛茸茸的叶子,上面布满了乳白色的小刺刺,用手摸上去,有种痒痒的感觉。我们盼望着瓜苗快快生长,好为我们结出甜甜的果实。又是几天过去,瓜苗爬出了长长的藤,上面缀着一朵朵玉米粒大的花苞。眼看着瓜苗变成了瓜妈妈,每一条藤上结满了绿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瓜果。

一个大雨天,雨水有一拃深,那些大大小小的瓜果沐浴在水里,像一些可爱的小灯笼,给我们的院落增添了勃勃生机。谁嘴馋了,就会到瓜地里转悠,用手掌拍拍,用手指头捏捏,捡一个熟瓜,小心翼翼摘下来,连用水洗的程序也简化了,用衣服袖子一擦上面的新鲜泥土,举到嘴边,咔嚓一声,发出好听的咀嚼声。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家院落的结构。东面是一人高的院墙,院墙的东边是一家邻居,院墙边常年竖着一些高高的秫秸。西面倚着院墙,是一座猪圈。南面是高高的院墙,院墙外面是一片好大的枣树林子,院子里面有七棵枣树。在院子的中央,我们挖了两口地窖,用来盛放从生产队分来的地瓜和胡萝卜。

请容许我分开描画。

先说东面的秫秸团。高粱秫秸是农村的宝贝,很少舍得当柴火烧,多数用来盖屋打箔。打箔是一种不很劳累的活计,大多由妇女孩子来做。用一根三米左右的细木头,或者竹竿,木头的两端放在绑好的架子上。用长长的麻绳,缠在砖头上,挂在木头上。拿一根秫秸,平放在木头上,把胸前的砖头和外头的砖头相互交织。就这样用不了一天,一床秫秸箔就打成了。盖屋的时候,屋顶上放好梁木之后,要把秫秸箔铺上两层,然后,糊上带麦秸的泥巴,这样下雨的时候,屋顶就不会漏雨。

秫秸团也是我们捉迷藏的地方。弟弟妹妹们常常钻到里面,做点伪装,让别人去找。一旦捉到,就会发出惊呼声:“我可逮住你了!”

有一次,六岁的三弟弟淘气,被父亲说了几句。三弟弟不服,便摔门而去。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吃饭的时候,不见三弟弟回家,一家人急坏了,都知道三弟弟脾气倔,可别作出傻事来。一家人分头去找,树林里、水湾边、砖井旁、村外的场院屋子,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三弟弟踪影皆无。正当一家人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时,三弟弟却若无其事的从秫秸团里走了出来。原来是虚惊一场!全家人又是喜又是气。喜的是三弟弟没有事,气的是他竟如此沉得住气,全家人都急死了,他还能在秫秸团里呆得住。

西面的猪圈也蕴藏着许多故事。母亲不知道从里面养出了多少头猪,卖掉后,为全家的生活添补了不少。那时候喂猪,主食除了糠掺上剩下的饭汤,再就是野菜。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放学后,挎上篮子,到野外挖青青菜、曲曲菜、甜菜子等野菜,回家煮熟后搅拌到猪食里,猪吃起来格外可口。圈里的粪,生产队会派人来挖,挖走之后,用工分作为报酬。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养肥了,够了秤,便推到公社的收购站去卖掉。一般一头猪可以卖50块钱左右,对一个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很少有人舍得自己杀掉吃肉。只有一次,我们家的猪还没有长到一百斤,突然得病死了。只好杀掉,推到10公里外的下洼集上去卖。最后没有卖掉多少,只好回家,改日串乡去卖。母亲一看我们兄妹六个馋得直伸舌头,用刀割了两斤肉,煮熟后分给我们,我们解了一顿馋。

为了保鲜,我们在院子的中央挖了两口两米见方的地窖。一口用来放地瓜,一口用来盛胡萝卜。放在地窖主要是利用地下的恒温,吃到春节也不会变质。地窖挖好以后,用木头棍子搭好顶子,铺上棒子秸,用泥土盖上。地窖留一个出口,用来进入取地瓜。地窖的入口,不用竖梯子,只需在里面留出一些深深的跐脚,用脚蹬着进进出出。每当母亲喊:“今天蒸地瓜,谁下地窖啊?”我们便争抢着去做。先把小篮子扔进地窖,然后把双脚伸进地窖,一步步倒爬进去。装满地瓜,把篮子高高举过头顶,喊来一个接应的,提出篮子。自己再慢慢爬上来。有时候在里面与外面的人对话,发出嗡嗡的回音,再加上里面地瓜孕育的淡淡的酒香味,舒服极了。

那些枣树更是被我们喜爱。每到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我会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上一个铁丝弯成的钩子。看准了哪里的枣红透了,便举起竹竿,用力一拉,枣子滚落下来。三个弟弟则干脆爬上树枝,用手臂摘取红枣。如果枣子大面积熟了,我们就打枣。用脚踢树干,那些熟透的枣子便纷纷垂落下来。有时候,也会用钩子钩住一个枣密的树枝用力“撼枣”枣树上长满了一种蜇人的虫子,叫绊蜇子,身上长满了细细的毛。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被它蛰得鼻青脸肿。为了减少疼痛,需要在伤口处涂上奶水或者唾液。

1984年,全家转非,我们家的院子闲置了几年后,被人买走。但院子里的故事被我藏了起来,一直带到城市,储存在记忆深处,天长日久酿制成浓浓的美酒,我一次次在夜间醉饮。

2008年4月27日 虽然离开农家院落30多年了,但我依然能够用记忆的画笔,为农家院落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图画。

记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在县城工作的父亲东借西凑,在村西面建了一座土坯房。房子共有四间。从村中心的小东屋里,搬到新房子里,我们姊妹六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一年,母亲在院子里撒上了满地的瓜种,有西瓜、甜瓜、脆瓜、烧瓜等等。那一年雨水特别充沛,不几天工夫,院子里拱满了绿绿的幼芽。接下来的时间,我和弟弟妹妹像些认真的观察员,蹲在院子里观看瓜苗的成长。瓜苗先是长出了毛茸茸的叶子,上面布满了乳白色的小刺刺,用手摸上去,有种痒痒的感觉。我们盼望着瓜苗快快生长,好为我们结出甜甜的果实。又是几天过去,瓜苗爬出了长长的藤,上面缀着一朵朵玉米粒大的花苞。眼看着瓜苗变成了瓜妈妈,每一条藤上结满了绿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瓜果。

一个大雨天,雨水有一拃深,那些大大小小的瓜果沐浴在水里,像一些可爱的小灯笼,给我们的院落增添了勃勃生机。谁嘴馋了,就会到瓜地里转悠,用手掌拍拍,用手指头捏捏,捡一个熟瓜,小心翼翼摘下来,连用水洗的程序也简化了,用衣服袖子一擦上面的新鲜泥土,举到嘴边,咔嚓一声,发出好听的咀嚼声。

我清晰地记得我们家院落的结构。东面是一人高的院墙,院墙的东边是一家邻居,院墙边常年竖着一些高高的秫秸。西面倚着院墙,是一座猪圈。南面是高高的院墙,院墙外面是一片好大的枣树林子,院子里面有七棵枣树。在院子的中央,我们挖了两口地窖,用来盛放从生产队分来的地瓜和胡萝卜。

请容许我分开描画。

先说东面的秫秸团。高粱秫秸是农村的宝贝,很少舍得当柴火烧,多数用来盖屋打箔。打箔是一种不很劳累的活计,大多由妇女孩子来做。用一根三米左右的细木头,或者竹竿,木头的两端放在绑好的架子上。用长长的麻绳,缠在砖头上,挂在木头上。拿一根秫秸,平放在木头上,把胸前的砖头和外头的砖头相互交织。就这样用不了一天,一床秫秸箔就打成了。盖屋的时候,屋顶上放好梁木之后,要把秫秸箔铺上两层,然后,糊上带麦秸的泥巴,这样下雨的时候,屋顶就不会漏雨。

秫秸团也是我们捉迷藏的地方。弟弟妹妹们常常钻到里面,做点伪装,让别人去找。一旦捉到,就会发出惊呼声:“我可逮住你了!”

有一次,六岁的三弟弟淘气,被父亲说了几句。三弟弟不服,便摔门而去。当时谁也没有在意。吃饭的时候,不见三弟弟回家,一家人急坏了,都知道三弟弟脾气倔,可别作出傻事来。一家人分头去找,树林里、水湾边、砖井旁、村外的场院屋子,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三弟弟踪影皆无。正当一家人束手无策、焦虑不安时,三弟弟却若无其事的从秫秸团里走了出来。原来是虚惊一场!全家人又是喜又是气。喜的是三弟弟没有事,气的是他竟如此沉得住气,全家人都急死了,他还能在秫秸团里呆得住。

西面的猪圈也蕴藏着许多故事。母亲不知道从里面养出了多少头猪,卖掉后,为全家的生活添补了不少。那时候喂猪,主食除了糠掺上剩下的饭汤,再就是野菜。我和小伙伴们经常放学后,挎上篮子,到野外挖青青菜、曲曲菜、甜菜子等野菜,回家煮熟后搅拌到猪食里,猪吃起来格外可口。圈里的粪,生产队会派人来挖,挖走之后,用工分作为报酬。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养肥了,够了秤,便推到公社的收购站去卖掉。一般一头猪可以卖50块钱左右,对一个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很少有人舍得自己杀掉吃肉。只有一次,我们家的猪还没有长到一百斤,突然得病死了。只好杀掉,推到10公里外的下洼集上去卖。最后没有卖掉多少,只好回家,改日串乡去卖。母亲一看我们兄妹六个馋得直伸舌头,用刀割了两斤肉,煮熟后分给我们,我们解了一顿馋。

为了保鲜,我们在院子的中央挖了两口两米见方的地窖。一口用来放地瓜,一口用来盛胡萝卜。放在地窖主要是利用地下的恒温,吃到春节也不会变质。地窖挖好以后,用木头棍子搭好顶子,铺上棒子秸,用泥土盖上。地窖留一个出口,用来进入取地瓜。地窖的入口,不用竖梯子,只需在里面留出一些深深的跐脚,用脚蹬着进进出出。每当母亲喊:“今天蒸地瓜,谁下地窖啊?”我们便争抢着去做。先把小篮子扔进地窖,然后把双脚伸进地窖,一步步倒爬进去。装满地瓜,把篮子高高举过头顶,喊来一个接应的,提出篮子。自己再慢慢爬上来。有时候在里面与外面的人对话,发出嗡嗡的回音,再加上里面地瓜孕育的淡淡的酒香味,舒服极了。

那些枣树更是被我们喜爱。每到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枣子。我会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上一个铁丝弯成的钩子。看准了哪里的枣红透了,便举起竹竿,用力一拉,枣子滚落下来。三个弟弟则干脆爬上树枝,用手臂摘取红枣。如果枣子大面积熟了,我们就打枣。用脚踢树干,那些熟透的枣子便纷纷垂落下来。有时候,也会用钩子钩住一个枣密的树枝用力“撼枣”枣树上长满了一种蜇人的虫子,叫绊蜇子,身上长满了细细的毛。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被它蛰得鼻青脸肿。为了减少疼痛,需要在伤口处涂上奶水或者唾液。

1984年,全家转非,我们家的院子闲置了几年后,被人买走。但院子里的故事被我藏了起来,一直带到城市,储存在记忆深处,天长日久酿制成浓浓的美酒,我一次次在夜间醉饮。

2008年4月27日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