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异红楼女儿美——宝钗的柔美
我国的红学研究大家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中四十个女性题诗,每个人都用短短二十八个字来标定这个人物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一点。他给宝钗题词是:
苍苔不惜凤鞋潮
轻步芳茵彩扇劳
扑去用眸还用耳
哪知菜蝶稳花稍。
一句“扑去用眸还用耳”道破了宝钗善用心机的为人处事。
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大观园众多姐妹中“艳冠群芳”而且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曹雪琴由衷赞誉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而且还给了宝钗“品格端方、举止娴雅”的八字考语。
宝钗的人品在贾府也确实是受到“上上下下”的夸奖。她“善解人意、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在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跳井之后,宝钗急急忙忙跑去安慰王夫人,并在言语中不露痕迹为她的罪行开脱,而且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用来做装殓。在贾母为她操办生日的时候,点戏点菜她都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去说,赢得了贾母的夸奖“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在湘云兴致勃勃的要操办螃蟹宴时,宝钗体谅到湘云囊中羞涩,替她出谋划策,谆谆教导湘云“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湘云感动的直称希望“有这样一个好姐姐”并直言质问黛玉“你能说出她一点不是来吗?”对于家境贫寒的岫烟,她不露痕迹的暗中关心照顾。对于黛玉,宝钗更是事事处处在忍让谅解的同时关怀备至,乃至黛玉放下了猜忌之心,和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特别是在黛玉病中送去燕窝,把单纯的黛玉感动的向宝钗坦白了自己对她的不满。宝钗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象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付”所以贾府上下一致认为“人皆为黛玉所不及”连刁钻刻薄的赵姨娘也满口赞扬她“怨不得别人说宝丫头好果然不错”
宝钗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这在书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在元春省亲时一首凝晖钟瑞大气凝重,十分符合颂圣的要求,而她的海棠诗和忆菊、画菊也当属绝品,特别是所做柳絮词更是令大家拍案叫绝,因为父母要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式的淑女,所以她从小博览群书,对于儒学、道学、佛学、庄子、戏曲、医学、绘画无所不通。宝钗乃大观园中才女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看来,温柔贤淑循规蹈矩的宝钗可以说很是符合封建社会的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强而义,乃至百年来许多男子都说:娶妻当娶薛宝钗。
但是,就在曹雪琴大师处处用心描述宝钗可爱之处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作者对宝钗“也动人”背后的真正评价:“无情”这也是宝玉虽然经常被宝钗的“珠圆玉润”所吸引却从来不爱她的缘故。
曹雪琴并没有把宝钗描写的狡猾奸诈,而读者却能够处处看到她的心口不一。作者借贾宝玉之口给宝钗下了一个恰当的定义:小小年纪“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钗也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她的一切言行都是为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做。当然,为了这个远大理想,她可以牺牲自己的性格爱好、牺牲别人的一切,因此,在宝钗身上始终缭绕着一股“冷气”是个地地道道的“冷美人”在她热心帮助别人的背后,有着掩盖不住的冷酷无情。
&... -->> 宝钗的做人原则是“不管己事不开口”、“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这个“便宜”就是她冷酷的根源。最为典型的是对于金钏的死,本来是王夫人的逼迫,但是宝钗却竭力为王夫人开脱,并轻飘飘的说“不过多送他几两银子也就尽情了”视人命为儿戏,宝钗的“冷”到了极点。在听到救了薛蟠的柳湘莲自刎之后,她也是淡淡的说“生前命定”没有一点伤感,想假如自刎的是贾宝玉,宝钗将会如何?在凤姐过生日时候,因为凤姐和贾链的争吵,致使平儿无缘无故挨打受气,宝钗极温婉极近情的劝解平儿“你是个明白人她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尽管宝钗经常用言行来昭示自己的宽厚温良,但是这个吃冷香丸长大的冷美人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出她对人对事的冷酷无情。
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虽然作者没有一字说宝钗的嫁祸于人,但是读者却真切的看到了宝钗略施小技,就把窃听的罪过无形的推在了无辜的黛玉身上。在行酒令时候,黛玉不慎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便小题大做,审问黛玉,这时的读者会想到:假如宝钗没有看过西厢,怎么会知道这是西厢记的句子呢?但是宝钗却在薛宝琴听到所做的怀古绝句时对于最后两首来自西厢记的谜语假装不懂,这样子的做作不单单是黛玉说她“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恐怕每一位读者也会对宝钗的虚伪感到别扭。
宝钗到京都的最初目标是进宫当一个“才人”其实就是想爬上妃子的宝座,但是没有如愿,于是退而求其次,把所有的心机都用在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上,所以她的一切言行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当然,在争取贾府当家人贾母和王夫人的同时,争取宝玉的青睐是最最根本最最关键的。宝钗平时以女儿的似水柔情来感动宝玉,譬如劝他不要吃冷酒、譬如在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及时送药、比如平时对宝玉苦心劝解“求上进”等等。但是宝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含蓄的、是若有若无的、是不露分毫的,因为她在争取宝玉爱情的同时还必须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必须让心胸坦诚的黛玉放弃对她的警备。为此她真是用尽了心机,有时候就免不了真象毕露假的过分了——连读者都替她感到尴尬。比如她通过教导黛玉不要随意说出西厢记词语后,赢得了黛玉的信任,宝钗就再接再厉,在众姐妹议论刘姥姥时候,黛玉贬刘姥姥为“母蝗虫”宝钗随即夸张的说黛玉“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这样的夸赞让在场的人都觉得过分了,而这过分的夸张却是宝钗收复人心的小小伎俩,且这伎俩让读者看来未免肉麻和虚伪。
在很多章节中,作者都写到了宝钗对于黛玉的宽容和忍让,但是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宽容忍让并非是出自宝钗的内心,而是做给大家看的,在宝钗的内心深处,黛玉和宝玉真挚的爱情是她爬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唯一绊脚石,她在暗中时时刻刻同黛玉较量着,她的上下逢迎、她对于众姐妹的关心爱护、她对于丫鬟仆人的宽厚,无不是内外有别心口不一,她的阴柔的性格让很多读者为之厌恶,虽然她很美丽。
因此,历代红评家们感叹:宝钗为封建礼教所束缚,为封建礼教所残害,其结果也不过是可叹卿卿停机德,最终金簪雪中埋
有一位话石老人品评,我觉得颇为公允,他说曹雪琴“写黛玉处处可怜,何忍厌其小性,写宝钗处处可爱,何必怪其藏奸”因此,虽然红楼梦对于黛玉多有贬词。却被一个“痴”字所破解,写宝钗多有褒词,却被一个“冷”字所推翻。 展开全部内容
苍苔不惜凤鞋潮
轻步芳茵彩扇劳
扑去用眸还用耳
哪知菜蝶稳花稍。
一句“扑去用眸还用耳”道破了宝钗善用心机的为人处事。
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大观园众多姐妹中“艳冠群芳”而且才思敏捷学识渊博。曹雪琴由衷赞誉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而且还给了宝钗“品格端方、举止娴雅”的八字考语。
宝钗的人品在贾府也确实是受到“上上下下”的夸奖。她“善解人意、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在金钏被王夫人逼迫跳井之后,宝钗急急忙忙跑去安慰王夫人,并在言语中不露痕迹为她的罪行开脱,而且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用来做装殓。在贾母为她操办生日的时候,点戏点菜她都按照老年人的喜好去说,赢得了贾母的夸奖“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在湘云兴致勃勃的要操办螃蟹宴时,宝钗体谅到湘云囊中羞涩,替她出谋划策,谆谆教导湘云“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湘云感动的直称希望“有这样一个好姐姐”并直言质问黛玉“你能说出她一点不是来吗?”对于家境贫寒的岫烟,她不露痕迹的暗中关心照顾。对于黛玉,宝钗更是事事处处在忍让谅解的同时关怀备至,乃至黛玉放下了猜忌之心,和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特别是在黛玉病中送去燕窝,把单纯的黛玉感动的向宝钗坦白了自己对她的不满。宝钗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象她自己说的那样“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付”所以贾府上下一致认为“人皆为黛玉所不及”连刁钻刻薄的赵姨娘也满口赞扬她“怨不得别人说宝丫头好果然不错”
宝钗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这在书中许多地方都提到了,在元春省亲时一首凝晖钟瑞大气凝重,十分符合颂圣的要求,而她的海棠诗和忆菊、画菊也当属绝品,特别是所做柳絮词更是令大家拍案叫绝,因为父母要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式的淑女,所以她从小博览群书,对于儒学、道学、佛学、庄子、戏曲、医学、绘画无所不通。宝钗乃大观园中才女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看来,温柔贤淑循规蹈矩的宝钗可以说很是符合封建社会的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强而义,乃至百年来许多男子都说:娶妻当娶薛宝钗。
但是,就在曹雪琴大师处处用心描述宝钗可爱之处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作者对宝钗“也动人”背后的真正评价:“无情”这也是宝玉虽然经常被宝钗的“珠圆玉润”所吸引却从来不爱她的缘故。
曹雪琴并没有把宝钗描写的狡猾奸诈,而读者却能够处处看到她的心口不一。作者借贾宝玉之口给宝钗下了一个恰当的定义:小小年纪“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宝钗也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她的一切言行都是为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做。当然,为了这个远大理想,她可以牺牲自己的性格爱好、牺牲别人的一切,因此,在宝钗身上始终缭绕着一股“冷气”是个地地道道的“冷美人”在她热心帮助别人的背后,有着掩盖不住的冷酷无情。
&... -->> 宝钗的做人原则是“不管己事不开口”、“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这个“便宜”就是她冷酷的根源。最为典型的是对于金钏的死,本来是王夫人的逼迫,但是宝钗却竭力为王夫人开脱,并轻飘飘的说“不过多送他几两银子也就尽情了”视人命为儿戏,宝钗的“冷”到了极点。在听到救了薛蟠的柳湘莲自刎之后,她也是淡淡的说“生前命定”没有一点伤感,想假如自刎的是贾宝玉,宝钗将会如何?在凤姐过生日时候,因为凤姐和贾链的争吵,致使平儿无缘无故挨打受气,宝钗极温婉极近情的劝解平儿“你是个明白人她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尽管宝钗经常用言行来昭示自己的宽厚温良,但是这个吃冷香丸长大的冷美人常常不自觉的流露出她对人对事的冷酷无情。
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一回中,虽然作者没有一字说宝钗的嫁祸于人,但是读者却真切的看到了宝钗略施小技,就把窃听的罪过无形的推在了无辜的黛玉身上。在行酒令时候,黛玉不慎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便小题大做,审问黛玉,这时的读者会想到:假如宝钗没有看过西厢,怎么会知道这是西厢记的句子呢?但是宝钗却在薛宝琴听到所做的怀古绝句时对于最后两首来自西厢记的谜语假装不懂,这样子的做作不单单是黛玉说她“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恐怕每一位读者也会对宝钗的虚伪感到别扭。
宝钗到京都的最初目标是进宫当一个“才人”其实就是想爬上妃子的宝座,但是没有如愿,于是退而求其次,把所有的心机都用在争取“宝二奶奶”的位置上,所以她的一切言行都在为这个目标努力,当然,在争取贾府当家人贾母和王夫人的同时,争取宝玉的青睐是最最根本最最关键的。宝钗平时以女儿的似水柔情来感动宝玉,譬如劝他不要吃冷酒、譬如在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及时送药、比如平时对宝玉苦心劝解“求上进”等等。但是宝钗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含蓄的、是若有若无的、是不露分毫的,因为她在争取宝玉爱情的同时还必须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必须让心胸坦诚的黛玉放弃对她的警备。为此她真是用尽了心机,有时候就免不了真象毕露假的过分了——连读者都替她感到尴尬。比如她通过教导黛玉不要随意说出西厢记词语后,赢得了黛玉的信任,宝钗就再接再厉,在众姐妹议论刘姥姥时候,黛玉贬刘姥姥为“母蝗虫”宝钗随即夸张的说黛玉“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这样的夸赞让在场的人都觉得过分了,而这过分的夸张却是宝钗收复人心的小小伎俩,且这伎俩让读者看来未免肉麻和虚伪。
在很多章节中,作者都写到了宝钗对于黛玉的宽容和忍让,但是同样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宽容忍让并非是出自宝钗的内心,而是做给大家看的,在宝钗的内心深处,黛玉和宝玉真挚的爱情是她爬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唯一绊脚石,她在暗中时时刻刻同黛玉较量着,她的上下逢迎、她对于众姐妹的关心爱护、她对于丫鬟仆人的宽厚,无不是内外有别心口不一,她的阴柔的性格让很多读者为之厌恶,虽然她很美丽。
因此,历代红评家们感叹:宝钗为封建礼教所束缚,为封建礼教所残害,其结果也不过是可叹卿卿停机德,最终金簪雪中埋
有一位话石老人品评,我觉得颇为公允,他说曹雪琴“写黛玉处处可怜,何忍厌其小性,写宝钗处处可爱,何必怪其藏奸”因此,虽然红楼梦对于黛玉多有贬词。却被一个“痴”字所破解,写宝钗多有褒词,却被一个“冷”字所推翻。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