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
桃花满地,正是一年最美丽的季节。我猫在电脑前,打开了同学录的网页。每逢星期天,我总要来看看,和同学们一样,有时贴点什么,有时什么也不贴就走了,但是每周必来一看。记忆是美好的,尽管它多数的时候总是在血液里沉睡。此刻,我忽然看到了一则怀念刘黎明的帖子,沉寂已久的血液又沸腾了。
刘黎明是最早离开人世的大学同学之一。1989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和两个老同学团聚。我们挨个说着同学的信息,沉浸在甜蜜往事之中。当我问到刘黎明的时候,其中一个说,你还不知道啊,他已经死了。我的酒杯立刻在空中停滞了,脑子轰的一声,不敢相信残酷的事实。那位老同学说,他是自杀,而且是卧轨!当时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幸好有一个同系的校友在那里念博士,他看到电视上一则认尸启事,那情形有点象无端消失的刘黎明,跑去一看,破碎的尸首中,果然有刘黎明的遗物。——那晚我们聊到深夜,三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刘黎明,一个年仅24岁的硕士,同窗四载,情同手足,如此英年早逝,怎不令人扼腕?
刘黎明是一个悲剧。
他和我是同一宿舍,同居四年,朝夕相处。起初他是活跃的,常吊在门楣上或床沿上锻炼,大口大口地吃饭,一心想让个子长高一点,好为未来的爱情准备高度。夜晚,他也偶尔加入同室的夜话,海阔天空地神聊,只是他说话时,常常咬紧了牙齿,不肯放松他的观点。1981年和1982年前后,对于我们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走在教学楼,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既没有去过酒吧,也没有到过歌厅,远离尘嚣,伴窗苦读,爱情还是一个刚刚萌动的芽包,它还没有出土,抽芽,只是偶尔让我们砰然心动。80级有一对恋人,深夜散步归来,尽管小心翼翼地翻越围墙,还是给看门人逮住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校园。在全系的大会上,系党总支书记说,大学期间谈恋爱是不允许的,对于谈恋爱的,毕业分配时,要把一个分到祖国的最南边,一个分到祖国的最北边我们吓坏了,更加小心翼翼地遮掩着那个萌动的芽孢。然而刘黎明却走得更远:一任那个明晃晃的芽孢冲出冻土,然后把它画在纸条上,射出了最初的丘比特神箭。而我们只是傻呼呼地传读着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激情满怀的时候,就躺在床铺上,大声地朗读:春风呵,你为何将我唤醒?你轻轻抚摩着我的身儿回答:“我要滋润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时近了,风暴即将袭来,吹打得我枝叶飘零!宿舍里便啊呀啊呀的一片,甚至有人喊出了梦中情人的名字:“某某啊,你为何将我唤醒?”"刘黎明始终不置一词,他的丘比特神箭折落了,落入了辽远的沉默。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暗自下定了决心:考研。——他想架设另一架梯子,去征服爱情的高地。他把周围的一切都抛在身后,象一个短跑运动员,朝着前方的终点冲刺。
有一年校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黄昏时分,正是晚餐时刻,收音机传来了大学领导压制人才,造成人才外流的新闻。顷刻间,整个校园沸腾了。同学们敲着饭盆、桶子,举着燃烧的报纸,从四面八方的宿舍里涌出来,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大军,高呼抗议的口号。接着是罢课,演讲,一个穿花衣服的男生走上讲台,抢过话筒,大声宣告:我们要穿花衣服!我们要留长头发!我们要恋爱!我们要自由!下面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然而,不论论在游行的队伍里,还是在济济一堂的阶梯教室里,我始终没有见到刘黎明的身影。他已经远离了周围沸腾的生活,走进了门捷列夫深邃的元素谱系,从那里,他神情专注地观察着一个分子和另一个分子神奇的交媾;从另外一个地方,他又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一只苹果从树上落地的声音,牛顿惊世绝后的声音当他的双手伸向微观世界的深海的时候,他的双脚再也没有回到陆地,他再也听不到草虫的弹唱,小鸟的啼鸣,和入夜时分走廊上悠扬的笛音。他坚持要让一只爱情的苹果,从大地上重返嫩绿的树枝,他是那样坚定、固执,也许只有慈爱的母亲可以让他停止执傲的脚步。我们只是徒然地看着他,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一天深夜,天气太热,我睡不着,在床头辗转,突然听到吱呀一声:门开了,他和月光一起走进了宿舍。透过蚊帐,我看见他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月光把他的脸染成了冰冷的银色。但是门很快就关上了,月光消失了,黑暗中传来他叹气的声音,骂娘的声音,足踢床铺砰砰的声音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987年。我去苏州办事,转道上海,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宿舍里找到了他。那时他在上研究生,他看上去很高兴,紧握我的手。他的手是有力的,笑容也很灿烂,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他的个子修长,面庞清瘦,头发一甩一甩,仍然保留着80年代初期那种时髦姿态。他的话比毕业前多了,也爱下围棋了。他原来是不会下围棋的,一局下来,他竟赢了我1—1/2子。当时还有另一个在上海的老同学,他说,刘黎明,老同学来了,你要放点血。他胸脯一拍,说没问题,走,喝啤酒去。那天我们喝了十几瓶“上海”啤酒,聊了三四个小时,书生意气,激情四溢,何等美好的年华!我暗自想,好一个刘黎明,上两年研究生,终于走出了阴影,从偏执的胡同回到了大上海繁华的街口。以后就再没有他的消息,只知道他去了广州,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不料一年多以后,就听到他的死讯!
饿罗斯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一个人决定自杀时,就是对自己表示绝望,抛弃了过去,宣布自己破产。”刘黎明宣布了自己破产,而且是以一种最激烈的方式:卧轨!当他静静地躺在铁轨上,当铁轨开始轻轻地振动,当火车呼啸长鸣而来,他在想什么呢?我和他是老乡,都是在湘中多丘陵的乡村长大。那里没有大河,更多的是坚硬的石头,低矮的山坡。我们在稻田和麦地里爬滚,是走出农村最初的几批孩子。当大学的文化象故乡的雨水一样滋养我们的时候,刘黎明却忘却了故乡的瓦檐滔滔的雨水,深深地沉入到了原子和分子的海洋,他在那里泅泳、探寻,他没有在深海采回闪亮的珍珠,却在爱情的珊瑚丛中英勇触礁。我想,倘若那奔流在湘中大地的资江再壮阔一些,它的流域再辽远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一定会在一个行将枯竭的心灵煽起波澜,激起回响,让他从寂灭的边缘回到稻田、麦丛、山坡,回到童年和生命的大地。然而,他再也听不见大地的声音,他生命的风筝挣脱了春天所有小草的呼唤
时光永驶,如大江之东去,不舍昼夜。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仿佛之间,已经迈入了中年的门槛。有的人走了,永远不会再回来;有的人回来了,却失去了最初的可爱模样。但是满树桃花谢去,会有毛茸茸的青桃,栖于翠绿浓密的枝头也许,在时光的某一个节点上,悄然逝去的花样年华,会突然迸放,在那些日渐僵硬的心灵,开满一大片迷人的鲜花。
2003/5 展开全部内容
刘黎明是最早离开人世的大学同学之一。1989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和两个老同学团聚。我们挨个说着同学的信息,沉浸在甜蜜往事之中。当我问到刘黎明的时候,其中一个说,你还不知道啊,他已经死了。我的酒杯立刻在空中停滞了,脑子轰的一声,不敢相信残酷的事实。那位老同学说,他是自杀,而且是卧轨!当时他已经研究生毕业,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幸好有一个同系的校友在那里念博士,他看到电视上一则认尸启事,那情形有点象无端消失的刘黎明,跑去一看,破碎的尸首中,果然有刘黎明的遗物。——那晚我们聊到深夜,三个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刘黎明,一个年仅24岁的硕士,同窗四载,情同手足,如此英年早逝,怎不令人扼腕?
刘黎明是一个悲剧。
他和我是同一宿舍,同居四年,朝夕相处。起初他是活跃的,常吊在门楣上或床沿上锻炼,大口大口地吃饭,一心想让个子长高一点,好为未来的爱情准备高度。夜晚,他也偶尔加入同室的夜话,海阔天空地神聊,只是他说话时,常常咬紧了牙齿,不肯放松他的观点。1981年和1982年前后,对于我们那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每天走在教学楼,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上,既没有去过酒吧,也没有到过歌厅,远离尘嚣,伴窗苦读,爱情还是一个刚刚萌动的芽包,它还没有出土,抽芽,只是偶尔让我们砰然心动。80级有一对恋人,深夜散步归来,尽管小心翼翼地翻越围墙,还是给看门人逮住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校园。在全系的大会上,系党总支书记说,大学期间谈恋爱是不允许的,对于谈恋爱的,毕业分配时,要把一个分到祖国的最南边,一个分到祖国的最北边我们吓坏了,更加小心翼翼地遮掩着那个萌动的芽孢。然而刘黎明却走得更远:一任那个明晃晃的芽孢冲出冻土,然后把它画在纸条上,射出了最初的丘比特神箭。而我们只是傻呼呼地传读着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激情满怀的时候,就躺在床铺上,大声地朗读:春风呵,你为何将我唤醒?你轻轻抚摩着我的身儿回答:“我要滋润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时近了,风暴即将袭来,吹打得我枝叶飘零!宿舍里便啊呀啊呀的一片,甚至有人喊出了梦中情人的名字:“某某啊,你为何将我唤醒?”"刘黎明始终不置一词,他的丘比特神箭折落了,落入了辽远的沉默。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暗自下定了决心:考研。——他想架设另一架梯子,去征服爱情的高地。他把周围的一切都抛在身后,象一个短跑运动员,朝着前方的终点冲刺。
有一年校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黄昏时分,正是晚餐时刻,收音机传来了大学领导压制人才,造成人才外流的新闻。顷刻间,整个校园沸腾了。同学们敲着饭盆、桶子,举着燃烧的报纸,从四面八方的宿舍里涌出来,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大军,高呼抗议的口号。接着是罢课,演讲,一个穿花衣服的男生走上讲台,抢过话筒,大声宣告:我们要穿花衣服!我们要留长头发!我们要恋爱!我们要自由!下面是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然而,不论论在游行的队伍里,还是在济济一堂的阶梯教室里,我始终没有见到刘黎明的身影。他已经远离了周围沸腾的生活,走进了门捷列夫深邃的元素谱系,从那里,他神情专注地观察着一个分子和另一个分子神奇的交媾;从另外一个地方,他又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一只苹果从树上落地的声音,牛顿惊世绝后的声音当他的双手伸向微观世界的深海的时候,他的双脚再也没有回到陆地,他再也听不到草虫的弹唱,小鸟的啼鸣,和入夜时分走廊上悠扬的笛音。他坚持要让一只爱情的苹果,从大地上重返嫩绿的树枝,他是那样坚定、固执,也许只有慈爱的母亲可以让他停止执傲的脚步。我们只是徒然地看着他,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一天深夜,天气太热,我睡不着,在床头辗转,突然听到吱呀一声:门开了,他和月光一起走进了宿舍。透过蚊帐,我看见他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月光把他的脸染成了冰冷的银色。但是门很快就关上了,月光消失了,黑暗中传来他叹气的声音,骂娘的声音,足踢床铺砰砰的声音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987年。我去苏州办事,转道上海,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宿舍里找到了他。那时他在上研究生,他看上去很高兴,紧握我的手。他的手是有力的,笑容也很灿烂,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他的个子修长,面庞清瘦,头发一甩一甩,仍然保留着80年代初期那种时髦姿态。他的话比毕业前多了,也爱下围棋了。他原来是不会下围棋的,一局下来,他竟赢了我1—1/2子。当时还有另一个在上海的老同学,他说,刘黎明,老同学来了,你要放点血。他胸脯一拍,说没问题,走,喝啤酒去。那天我们喝了十几瓶“上海”啤酒,聊了三四个小时,书生意气,激情四溢,何等美好的年华!我暗自想,好一个刘黎明,上两年研究生,终于走出了阴影,从偏执的胡同回到了大上海繁华的街口。以后就再没有他的消息,只知道他去了广州,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不料一年多以后,就听到他的死讯!
饿罗斯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一个人决定自杀时,就是对自己表示绝望,抛弃了过去,宣布自己破产。”刘黎明宣布了自己破产,而且是以一种最激烈的方式:卧轨!当他静静地躺在铁轨上,当铁轨开始轻轻地振动,当火车呼啸长鸣而来,他在想什么呢?我和他是老乡,都是在湘中多丘陵的乡村长大。那里没有大河,更多的是坚硬的石头,低矮的山坡。我们在稻田和麦地里爬滚,是走出农村最初的几批孩子。当大学的文化象故乡的雨水一样滋养我们的时候,刘黎明却忘却了故乡的瓦檐滔滔的雨水,深深地沉入到了原子和分子的海洋,他在那里泅泳、探寻,他没有在深海采回闪亮的珍珠,却在爱情的珊瑚丛中英勇触礁。我想,倘若那奔流在湘中大地的资江再壮阔一些,它的流域再辽远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一定会在一个行将枯竭的心灵煽起波澜,激起回响,让他从寂灭的边缘回到稻田、麦丛、山坡,回到童年和生命的大地。然而,他再也听不见大地的声音,他生命的风筝挣脱了春天所有小草的呼唤
时光永驶,如大江之东去,不舍昼夜。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仿佛之间,已经迈入了中年的门槛。有的人走了,永远不会再回来;有的人回来了,却失去了最初的可爱模样。但是满树桃花谢去,会有毛茸茸的青桃,栖于翠绿浓密的枝头也许,在时光的某一个节点上,悄然逝去的花样年华,会突然迸放,在那些日渐僵硬的心灵,开满一大片迷人的鲜花。
2003/5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