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之死
被国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的名字,是和他的治国治学“三境界”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是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境清寒,但是幼年时期就学极为刻苦,中了秀才。但是乡试不中,就“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898年到上海谋生,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同为浙江人的学社主持人罗振玉。罗振玉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祖辈留下了百万家产,罗振玉非常欣赏王国维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博学,就从经济上对王给与资助,帮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因为有病回国,罗振玉就推荐他到南通、江苏师范学校执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王国维在教学维持生存的同事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罗振玉在清廷任学部参事,为了笼络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推荐王国维到清政府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王国维在这里工作很清闲,就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王国维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和金石书画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感谢罗振玉的生活上的资助,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时,和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结为儿女亲家。
两个人回国后,罗振玉因为名声大,被溥仪的小朝廷任命为南书房行走,罗振玉就推荐王国维到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国维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为了感谢罗振玉的推荐之恩,就把自己在日本潜心研究的著作殷虚书契考释让给了这位沽名钓誉的亲家公。后来,当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逐出故宫后,王国维就到清华大学任教授,罗振玉则周旋于日本军部和溥仪小朝廷之间,妄图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正是这位亲家,把王国维逼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竟然溺水自杀。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当时在北京的遗老遗少对王国维的投水自尽惊诧不已,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看到清王朝的没落而以身殉国,罗振玉更是拿出了一份“王国维亲笔撰写的遗折”送给在天津静园的逊帝溥仪,要求溥仪赏赐“谥号”不明真相的溥仪被王国维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发了一道上谕,赞赏王国维“孤忠耿耿”而感到“深堪恻悯”并赏赐了陀罗经被和“忠悫”的谥号,就是忠心诚实的意思,而且“忠”字在清廷谥号中属于上等,罗振玉更是写了一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在祭文中说自己本应该“以身殉国”但是王国维走了,他应该留下来扶持溥仪完成“复国大业”所以只能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和王国维“九泉相见”罗振玉还在祭文中说王国维是因为自己的推举和赞助才成了人才的:“得肆力于学、蔚然成硕儒”但是这一切骗得了溥仪,却骗不了当时跟随在溥仪身边的遗老们,后来末代皇后婉容的国文老师陈曾寿把其中的缘故告诉了自己的女婿周君适,周君适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原来当时溥仪和溥杰利用一赏一受的方式盗窃故宫宝物,小朝廷的内务府总管绍英委托王国维,代溥仪卖一些珍宝,王国维就和亲家罗振玉商量,罗振玉大包大揽,说自己可以办这些事,就把这些珍宝接了过来,因为当时罗振玉在大连开着一个珍宝馆。然而,珍宝卖了之后,罗振玉对王国维说:你原来欠我的钱就用这笔珍宝钱顶了!王国维气愤以极,罗振玉却说:这些钱还不够,你应该再补足其余部分才行!
然而这时候溥仪的小朝廷已经是“卯年花了寅年的钱”了,急于用钱,绍英就催着王国维要钱,王国维被逼无奈,写遗书说自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在昆明湖跳水自杀。
一代国学大师英年早逝,让众多的知识界人士迷惑不解,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国”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学”和王国维志同道合关系密切的梁启超就三次给女儿写信谈到王国维之死是因为时局不平而导致“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吴宓则在挽联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国维自沉的看法:“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王国维以他那巨大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然而当时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却众说纷纭。
但是当时有一个清王室办事处当差的夏瑞符对这些事情非常清楚,当他看到当时被称为理学家的胡嗣瑗(翰林院编修、溥仪身边重臣)竟然迷恋女戏子,看到自誉为名士的罗振玉因为钱逼死了亲家,就写了一幅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自玉是胡嗣源的号,贞松是罗振玉的号),一下子揭露了当时这些人的嘴脸,溥仪听到了这幅对联之后,也知道了王国维自杀的真相。
罗振玉虽然也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做为一名国学大师甘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伙同日本侵略者挟持溥仪成立满洲国,实在令后人侧目。 被国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的名字,是和他的治国治学“三境界”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是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境清寒,但是幼年时期就学极为刻苦,中了秀才。但是乡试不中,就“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898年到上海谋生,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同为浙江人的学社主持人罗振玉。罗振玉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祖辈留下了百万家产,罗振玉非常欣赏王国维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博学,就从经济上对王给与资助,帮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因为有病回国,罗振玉就推荐他到南通、江苏师范学校执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王国维在教学维持生存的同事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罗振玉在清廷任学部参事,为了笼络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推荐王国维到清政府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王国维在这里工作很清闲,就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王国维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和金石书画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感谢罗振玉的生活上的资助,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时,和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结为儿女亲家。
两个人回国后,罗振玉因为名声大,被溥仪的小朝廷任命为南书房行走,罗振玉就推荐王国维到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国维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为了感谢罗振玉的推荐之恩,就把自己在日本潜心研究的著作殷虚书契考释让给了这位沽名钓誉的亲家公。后来,当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逐出故宫后,王国维就到清华大学任教授,罗振玉则周旋于日本军部和溥仪小朝廷之间,妄图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正是这位亲家,把王国维逼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竟然溺水自杀。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当时在北京的遗老遗少对王国维的投水自尽惊诧不已,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看到清王朝的没落而以身殉国,罗振玉更是拿出了一份“王国维亲笔撰写的遗折”送给在天津静园的逊帝溥仪,要求溥仪赏赐“谥号”不明真相的溥仪被王国维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发了一道上谕,赞赏王国维“孤忠耿耿”而感到“深堪恻悯”并赏赐了陀罗经被和“忠悫”的谥号,就是忠心诚实的意思,而且“忠”字在清廷谥号中属于上等,罗振玉更是写了一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在祭文中说自己本应该“以身殉国”但是王国维走了,他应该留下来扶持溥仪完成“复国大业”所以只能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和王国维“九泉相见”罗振玉还在祭文中说王国维是因为自己的推举和赞助才成了人才的:“得肆力于学、蔚然成硕儒”但是这一切骗得了溥仪,却骗不了当时跟随在溥仪身边的遗老们,后来末代皇后婉容的国文老师陈曾寿把其中的缘故告诉了自己的女婿周君适,周君适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原来当时溥仪和溥杰利用一赏一受的方式盗窃故宫宝物,小朝廷的内务府总管绍英委托王国维,代溥仪卖一些珍宝,王国维就和亲家罗振玉商量,罗振玉大包大揽,说自己可以办这些事,就把这些珍宝接了过来,因为当时罗振玉在大连开着一个珍宝馆。然而,珍宝卖了之后,罗振玉对王国维说:你原来欠我的钱就用这笔珍宝钱顶了!王国维气愤以极,罗振玉却说:这些钱还不够,你应该再补足其余部分才行!
然而这时候溥仪的小朝廷已经是“卯年花了寅年的钱”了,急于用钱,绍英就催着王国维要钱,王国维被逼无奈,写遗书说自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在昆明湖跳水自杀。
一代国学大师英年早逝,让众多的知识界人士迷惑不解,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国”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学”和王国维志同道合关系密切的梁启超就三次给女儿写信谈到王国维之死是因为时局不平而导致“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吴宓则在挽联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国维自沉的看法:“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王国维以他那巨大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然而当时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却众说纷纭。
但是当时有一个清王室办事处当差的夏瑞符对这些事情非常清楚,当他看到当时被称为理学家的胡嗣瑗(翰林院编修、溥仪身边重臣)竟然迷恋女戏子,看到自誉为名士的罗振玉因为钱逼死了亲家,就写了一幅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自玉是胡嗣源的号,贞松是罗振玉的号),一下子揭露了当时这些人的嘴脸,溥仪听到了这幅对联之后,也知道了王国维自杀的真相。
罗振玉虽然也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做为一名国学大师甘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伙同日本侵略者挟持溥仪成立满洲国,实在令后人侧目。 展开全部内容
王国维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是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境清寒,但是幼年时期就学极为刻苦,中了秀才。但是乡试不中,就“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898年到上海谋生,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同为浙江人的学社主持人罗振玉。罗振玉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祖辈留下了百万家产,罗振玉非常欣赏王国维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博学,就从经济上对王给与资助,帮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因为有病回国,罗振玉就推荐他到南通、江苏师范学校执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王国维在教学维持生存的同事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罗振玉在清廷任学部参事,为了笼络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推荐王国维到清政府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王国维在这里工作很清闲,就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王国维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和金石书画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感谢罗振玉的生活上的资助,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时,和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结为儿女亲家。
两个人回国后,罗振玉因为名声大,被溥仪的小朝廷任命为南书房行走,罗振玉就推荐王国维到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国维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为了感谢罗振玉的推荐之恩,就把自己在日本潜心研究的著作殷虚书契考释让给了这位沽名钓誉的亲家公。后来,当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逐出故宫后,王国维就到清华大学任教授,罗振玉则周旋于日本军部和溥仪小朝廷之间,妄图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正是这位亲家,把王国维逼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竟然溺水自杀。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当时在北京的遗老遗少对王国维的投水自尽惊诧不已,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看到清王朝的没落而以身殉国,罗振玉更是拿出了一份“王国维亲笔撰写的遗折”送给在天津静园的逊帝溥仪,要求溥仪赏赐“谥号”不明真相的溥仪被王国维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发了一道上谕,赞赏王国维“孤忠耿耿”而感到“深堪恻悯”并赏赐了陀罗经被和“忠悫”的谥号,就是忠心诚实的意思,而且“忠”字在清廷谥号中属于上等,罗振玉更是写了一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在祭文中说自己本应该“以身殉国”但是王国维走了,他应该留下来扶持溥仪完成“复国大业”所以只能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和王国维“九泉相见”罗振玉还在祭文中说王国维是因为自己的推举和赞助才成了人才的:“得肆力于学、蔚然成硕儒”但是这一切骗得了溥仪,却骗不了当时跟随在溥仪身边的遗老们,后来末代皇后婉容的国文老师陈曾寿把其中的缘故告诉了自己的女婿周君适,周君适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原来当时溥仪和溥杰利用一赏一受的方式盗窃故宫宝物,小朝廷的内务府总管绍英委托王国维,代溥仪卖一些珍宝,王国维就和亲家罗振玉商量,罗振玉大包大揽,说自己可以办这些事,就把这些珍宝接了过来,因为当时罗振玉在大连开着一个珍宝馆。然而,珍宝卖了之后,罗振玉对王国维说:你原来欠我的钱就用这笔珍宝钱顶了!王国维气愤以极,罗振玉却说:这些钱还不够,你应该再补足其余部分才行!
然而这时候溥仪的小朝廷已经是“卯年花了寅年的钱”了,急于用钱,绍英就催着王国维要钱,王国维被逼无奈,写遗书说自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在昆明湖跳水自杀。
一代国学大师英年早逝,让众多的知识界人士迷惑不解,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国”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学”和王国维志同道合关系密切的梁启超就三次给女儿写信谈到王国维之死是因为时局不平而导致“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吴宓则在挽联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国维自沉的看法:“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王国维以他那巨大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然而当时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却众说纷纭。
但是当时有一个清王室办事处当差的夏瑞符对这些事情非常清楚,当他看到当时被称为理学家的胡嗣瑗(翰林院编修、溥仪身边重臣)竟然迷恋女戏子,看到自誉为名士的罗振玉因为钱逼死了亲家,就写了一幅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自玉是胡嗣源的号,贞松是罗振玉的号),一下子揭露了当时这些人的嘴脸,溥仪听到了这幅对联之后,也知道了王国维自杀的真相。
罗振玉虽然也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做为一名国学大师甘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伙同日本侵略者挟持溥仪成立满洲国,实在令后人侧目。 被国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王国维的名字,是和他的治国治学“三境界”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生于光绪三年(187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是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境清寒,但是幼年时期就学极为刻苦,中了秀才。但是乡试不中,就“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不再参加科举考试,1898年到上海谋生,同时在东方学社半工半读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得以结识同为浙江人的学社主持人罗振玉。罗振玉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祖辈留下了百万家产,罗振玉非常欣赏王国维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博学,就从经济上对王给与资助,帮助他东渡日本留学,因为有病回国,罗振玉就推荐他到南通、江苏师范学校执教,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王国维在教学维持生存的同事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罗振玉在清廷任学部参事,为了笼络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推荐王国维到清政府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王国维在这里工作很清闲,就利用空闲时间创作了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王国维学识渊博,对甲骨文和金石书画有着很深的造诣,因为感谢罗振玉的生活上的资助,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时,和在日本做字画生意的罗振玉结为儿女亲家。
两个人回国后,罗振玉因为名声大,被溥仪的小朝廷任命为南书房行走,罗振玉就推荐王国维到南书房担任古董书画的鉴定工作,王国维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为了感谢罗振玉的推荐之恩,就把自己在日本潜心研究的著作殷虚书契考释让给了这位沽名钓誉的亲家公。后来,当溥仪被冯玉祥的军队逐出故宫后,王国维就到清华大学任教授,罗振玉则周旋于日本军部和溥仪小朝廷之间,妄图拉大旗作虎皮,为自己谋取私利。
然而,正是这位亲家,把王国维逼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竟然溺水自杀。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当时在北京的遗老遗少对王国维的投水自尽惊诧不已,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看到清王朝的没落而以身殉国,罗振玉更是拿出了一份“王国维亲笔撰写的遗折”送给在天津静园的逊帝溥仪,要求溥仪赏赐“谥号”不明真相的溥仪被王国维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发了一道上谕,赞赏王国维“孤忠耿耿”而感到“深堪恻悯”并赏赐了陀罗经被和“忠悫”的谥号,就是忠心诚实的意思,而且“忠”字在清廷谥号中属于上等,罗振玉更是写了一篇声泪俱下感人肺腑的祭文,在祭文中说自己本应该“以身殉国”但是王国维走了,他应该留下来扶持溥仪完成“复国大业”所以只能在完成任务之后才能和王国维“九泉相见”罗振玉还在祭文中说王国维是因为自己的推举和赞助才成了人才的:“得肆力于学、蔚然成硕儒”但是这一切骗得了溥仪,却骗不了当时跟随在溥仪身边的遗老们,后来末代皇后婉容的国文老师陈曾寿把其中的缘故告诉了自己的女婿周君适,周君适在写回忆录的时候把事实真相说了出来,原来当时溥仪和溥杰利用一赏一受的方式盗窃故宫宝物,小朝廷的内务府总管绍英委托王国维,代溥仪卖一些珍宝,王国维就和亲家罗振玉商量,罗振玉大包大揽,说自己可以办这些事,就把这些珍宝接了过来,因为当时罗振玉在大连开着一个珍宝馆。然而,珍宝卖了之后,罗振玉对王国维说:你原来欠我的钱就用这笔珍宝钱顶了!王国维气愤以极,罗振玉却说:这些钱还不够,你应该再补足其余部分才行!
然而这时候溥仪的小朝廷已经是“卯年花了寅年的钱”了,急于用钱,绍英就催着王国维要钱,王国维被逼无奈,写遗书说自己“五十之年,只欠一死,遭此世变,义无再辱”在昆明湖跳水自杀。
一代国学大师英年早逝,让众多的知识界人士迷惑不解,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国”有人说王国维是“殉学”和王国维志同道合关系密切的梁启超就三次给女儿写信谈到王国维之死是因为时局不平而导致“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吴宓则在挽联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国维自沉的看法:“离宫犹是前朝,主辱臣忧,汩罗异代沉屈子;浩劫正逢此日,人亡国瘁,海宇同声哭郑君,王国维以他那巨大的学术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然而当时人们对王国维的死却众说纷纭。
但是当时有一个清王室办事处当差的夏瑞符对这些事情非常清楚,当他看到当时被称为理学家的胡嗣瑗(翰林院编修、溥仪身边重臣)竟然迷恋女戏子,看到自誉为名士的罗振玉因为钱逼死了亲家,就写了一幅对联:胡自玉理学好色、罗贞松名士爱钱,(自玉是胡嗣源的号,贞松是罗振玉的号),一下子揭露了当时这些人的嘴脸,溥仪听到了这幅对联之后,也知道了王国维自杀的真相。
罗振玉虽然也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了一些贡献,但是做为一名国学大师甘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伙同日本侵略者挟持溥仪成立满洲国,实在令后人侧目。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