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53
上元节才过, 南居益再度给京师送来加急,不仅向朱由校汇报他登上大元岛之后的考察结果,还附上了大元岛的基本地形、可用停泊的海港位置图, 言称已经将占据大元岛的日本人、还有利用大元岛往日本倒腾大明的丝绸、茶叶的大明流民、商人或赶走或收监;同时将迁徙过去的三万福建百姓也都安置好了,开春就可以垦荒, 并将朝廷的垦荒最优厚的待遇:三年免赋税, 五年赋税减半收取等,全部告知了迁徙过去的百姓。
南居益恳请朝廷敦促被派遣到大元岛的知府、知县尽快到岗, 一是要治理移民, 二是要对其他散布近半个岛屿的本地土著, 是施行羁縻治理还是编户治理。
在历史上,荷兰人在天启四年占据澎湖列岛失败后,就转而占据了大元岛(台湾)的西南部,建了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然后又在赤坎地区建了赤坎城(荷人称普罗文查城)等城堡。使用武力镇压了当地的高山族人, 烧毁村社, 向当地的土著征收高额的粮赋。寄居在大元岛的日本人,前期依附荷兰人、后期依附西班牙人, 大量扑杀麋鹿, 贩运明朝的生丝、茶叶等回日本。
这时期居住在大元岛的高山族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时期, 村社是他们的基本社会结构。是由住在同一区域的同一氏族或是多个家庭组成。实行土地公有, 牲口、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村社的类似村长的职位。
南居益在去年得到朝廷派去的坚船利炮的援助, 当年就将来犯福建、又逃到澎湖列岛的荷兰人一网打尽。随后其按着天子和朝廷的指示,登上了大元岛,并组织将福建贫瘠山区的百姓,分批陆续送上船、迁徙上岛。迁徙来的福建百姓打破了土著故有宁谧的生活,使得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对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大明朝廷、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高山族,瞬间就接受了成为大明皇帝子民的要求。
朱由校立即召开了小朝会,与重臣分析该怎么处理大元岛之事。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终于获得大部分尚书侍郎的认同,将大元定名为朝廷的新元省,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完成设置布政司、府、县等直接治理。
朱由校强烈地坚持在新元省试点吏员的新管理法子,即是把所有为朝廷办事的人员,都纳到吏部的官吏录用名单。
“那岂不是会形成庞大的冗员?”吏部右侍郎何熊祥发问。他不否认天子的话说的有道理,可是真的会增加很多吃朝廷俸禄的人啊。
朱由校坚持这样的做法,不过是把暗里地的人变成明面上的人罢了。
“不把他们编入朝廷官吏的名册上,也只是名义不在册的‘吏’。不把他们纳到朝廷的管理中,难道他们就不存在了?就没有‘冗员’了?那是掩耳盗铃。
而这些实际存在的、为朝廷做事的吏员,还是要靠百姓的产出,来养活这些人的。不过是表面上不用朝廷支付俸禄,实际是额外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如今朕提议将他们都收编到朝廷的官吏名义下,从此吏部知道相应的人口下,各省、各府、各县、乃至各村,需要配有多少吏员职位。朝廷也可以清楚知道,究竟有多少吃俸禄的人,便于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
黄克缵点头承认天子说的是这个道理。
“对于吏员人选,朕建议在新元省取消世袭制度。试行大明朝放弃举业的读书人都有资格去应试吏员。凡是童生、秀才以上的,应该有优先被录为吏员的加分。这才能促使百姓送子弟继续读书。
朕认为读过四书五经,经过科举考试出来的,总比大字不识的胥吏更明白朝廷的法度。你们认同这点吗?”
能参加小朝会的,基本都是科举上来的。谁不认同这点呢?
“所以,朕想在新元省做试点。从村镇就开始按法度来施行民事治理,即便是里老调节邻里纠纷,也不能再出现族规大于国法的情况。新地方新规矩,早早让百姓知道那些是不被允许的,相信不会再出现“闻香教”蛊惑百姓的反乱。
不然想想去年山东、河南的损失,细细算起来总得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银子。还不知道够给未收编到礼部的胥吏发多少年的俸禄呢。”
何熊祥一下子明白了天子的意图。在座的人也听懂了天子的打算。天子是想不声不响地改变太/祖的官吏只到县、不下乡村的习惯。
一时间人人沉默起来。
乡村约定俗成的依靠村老自治,如果打破了这习俗,会带来什么?
朱由校也不着急,由着他们慢慢想。新元省与大陆这边隔离,作为试点是最适合的了。而且新元的原住民更是一张白纸,也由得朝廷教导、勾画。
周嘉谟沉默了很久,然后站起来表态。
“老臣以为陛下的想法甚好。把那些胥吏都列入到朝廷的管辖下,所有的吏员都归朝廷管理,才不会出现新科进士派下去做县令,还要受积年、世袭滑吏蒙骗、架空之事。
虽然初始的时候,朝廷会支出的总薪俸增加了,但是从此以后百姓就不必被任何人逼迫、也不必还要在赋税之外掏出不明不白的银米养这些人。
这些不明不白的银米才是坑害百姓、还会害得民不聊生的。
张问道也跟着说:“老臣支持陛下的主张。把那些白身的编外衙役纳入到朝廷的管理,也能够减轻朝廷的正规官吏坏了事、闯了祸,就往这些“白役”身上推的恶习。”
黄克缵激动地拍着扶手说:“老臣认为朝廷上下都该依照大明律来行事。就拿新元来试试,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改了族规大于律法的现状。”
天子坚持,老尚书支持,左都御史也赞同,意味着此事的实施差不多就要成为定局了。
户部尚书汪应蛟站起来问道:“陛下,那新元省增加的俸禄,将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有新元省各级衙门的修建,都需要一笔支出。这是去年预算没有考虑到的。”
涉及到银子的出处,朱由校也犯难。
户部左侍郎毕自严站起来建议道:“臣以为新元省的所有官吏,不会是下个月就一步派到位的,可以先挪用今年的紧急事项应急款。让南思受先有所准备地使用。
在一季度的广东、福建商税解上来的时候,先填补了应急款的挪用额,再根据福建移民的情况,看以后该怎么做。”
毕自严的建议立即获得了通过。
最后,小朝会上通过了拔擢南居益为新元布政司的右"布政使"兼右都御史;同时擢孙承宗为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派遣孙承宗去新元做巡抚,协助仍兼职福建巡抚的南居益完成新元省的五年试点和移民计划。
新元省需要大量的人手,不论是官还是吏员,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师。吏部本来就因为京察的缘故热闹非凡,如今更是加上了三分。
对大明朝廷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国子监里有太多没能捞到个官位的监生了。江南也有太多的秀才、童生,可以说是一辈子连中举的希望都没有,这些人都盼着谋个一官半吏的职位。不仅是骨子里的当官愿望,更是因为现在朝廷的官俸。
可是周嘉谟太知道天子的用人标准,吏部侍郎要是敢随便什么人都同意,那自己带俩侍郎就等着与文选司的那几个人一起被治罪吧。
没用周嘉谟犯难,天子就给他出了主意。
实务考试。
将新元省需要的所有职位都列出来,想谋官吏职位的按着需要报考。各个职位的题目不同,完全从实际需要出发。一句话就是考上的人,经过三天基本的朝廷处事流程培训后,去到新元省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中、并能够担负起报考的职位工作。
周嘉谟带着吏部的所有下属,闭门研究一整天后,报给天子这样的一个结果:该次招考新元省各级官吏的资格定为三代内无犯罪记录。
第一举人以上可以报考县丞的职位,已经是县丞的人报考新元省县丞优先录用;
第二历届进士可以报考县令以上的职位。
第三考试将于三月初九连着举行三天。京畿的国子监、翰林院、还有浙江、江苏、福建同时开考。比照秋闱的考试规矩进行。
第四凡是考得新元吏员的人,即成为大明吏部的在编吏员。非犯罪不会轻易被裁退。
朱由校细细地看了几遍以后,当着首辅叶向高的面就批了一个大大的“准”。
大明朝轰轰烈烈的第一场招聘“公务员”考试消息,随着邸报发向了四面八方。
最先给朝廷反馈的是辽东的熊廷弼和周永春。俩人联合上折子,要求在辽东也举行这样的考试,同时在京畿招人的考试中,加上辽东要录用的吏员数量。
朱由校把辽东的加急发给内阁去斟酌。叶向高当天就反馈了内阁的意见,建议天子接受熊廷弼和周永春的要求。
“陛下,这还有半个月就开始考试了,重新出告示去各省,时间就比较赶。内阁的意见是想在考试的卷面上,印刷上福建、辽东的选择,愿意去辽东的在选择里填写上同意,如何?”
这主意不错。
周嘉谟应天子的传召到了养心殿,他看过熊廷弼的加急申请和内阁的处理意见后,对天子回禀。
“陛下,若是辽东也愿意实施招考吏员,那么就可以北人南派、南人北遣。老臣建议明年可以在各府城进行在籍吏员的考试,合格者留用,缺额则用这次考试取得的外省吏员补充。以后补充吏员就都通过考试选拔,自然就打破了世袭。”
周嘉谟也是从基层做起来的,那些积年老吏的奸猾、无不对新派过去的知县进行百般刁难。这些旧事仍存在他的脑海里。要是所有的吏员都归朝廷录取任用,相信再懦弱的进士也不会再尝被辖制之苦。
叶向高立即表态支持周嘉谟的建议,君臣三人便把吏员之事的处理章程,先悄悄地拟好了腹稿。
※※※※※※※※※※※※※※※※※※※※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率船队抵达夷州,开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虬;
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澎……
台湾变换名字也是中国的,哈哈哈
就像前些日子开玩笑,有文字记载证明月亮是属于中国的,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盛时期在1670年左右,有将近五万名员工和一万名雇佣兵,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一百五十艘商船和四十艘战舰。
——现在是天气三年1623,他们在东方属于起步不太久,还没有这么牛的实力。
/">/a>) 展开全部内容
南居益恳请朝廷敦促被派遣到大元岛的知府、知县尽快到岗, 一是要治理移民, 二是要对其他散布近半个岛屿的本地土著, 是施行羁縻治理还是编户治理。
在历史上,荷兰人在天启四年占据澎湖列岛失败后,就转而占据了大元岛(台湾)的西南部,建了台湾城(荷人称热兰遮城),然后又在赤坎地区建了赤坎城(荷人称普罗文查城)等城堡。使用武力镇压了当地的高山族人, 烧毁村社, 向当地的土著征收高额的粮赋。寄居在大元岛的日本人,前期依附荷兰人、后期依附西班牙人, 大量扑杀麋鹿, 贩运明朝的生丝、茶叶等回日本。
这时期居住在大元岛的高山族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时期, 村社是他们的基本社会结构。是由住在同一区域的同一氏族或是多个家庭组成。实行土地公有, 牲口、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村社的类似村长的职位。
南居益在去年得到朝廷派去的坚船利炮的援助, 当年就将来犯福建、又逃到澎湖列岛的荷兰人一网打尽。随后其按着天子和朝廷的指示,登上了大元岛,并组织将福建贫瘠山区的百姓,分批陆续送上船、迁徙上岛。迁徙来的福建百姓打破了土著故有宁谧的生活,使得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对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大明朝廷、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高山族,瞬间就接受了成为大明皇帝子民的要求。
朱由校立即召开了小朝会,与重臣分析该怎么处理大元岛之事。一番激烈的讨论后,终于获得大部分尚书侍郎的认同,将大元定名为朝廷的新元省,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完成设置布政司、府、县等直接治理。
朱由校强烈地坚持在新元省试点吏员的新管理法子,即是把所有为朝廷办事的人员,都纳到吏部的官吏录用名单。
“那岂不是会形成庞大的冗员?”吏部右侍郎何熊祥发问。他不否认天子的话说的有道理,可是真的会增加很多吃朝廷俸禄的人啊。
朱由校坚持这样的做法,不过是把暗里地的人变成明面上的人罢了。
“不把他们编入朝廷官吏的名册上,也只是名义不在册的‘吏’。不把他们纳到朝廷的管理中,难道他们就不存在了?就没有‘冗员’了?那是掩耳盗铃。
而这些实际存在的、为朝廷做事的吏员,还是要靠百姓的产出,来养活这些人的。不过是表面上不用朝廷支付俸禄,实际是额外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如今朕提议将他们都收编到朝廷的官吏名义下,从此吏部知道相应的人口下,各省、各府、各县、乃至各村,需要配有多少吏员职位。朝廷也可以清楚知道,究竟有多少吃俸禄的人,便于安排下一年度的预算。”
黄克缵点头承认天子说的是这个道理。
“对于吏员人选,朕建议在新元省取消世袭制度。试行大明朝放弃举业的读书人都有资格去应试吏员。凡是童生、秀才以上的,应该有优先被录为吏员的加分。这才能促使百姓送子弟继续读书。
朕认为读过四书五经,经过科举考试出来的,总比大字不识的胥吏更明白朝廷的法度。你们认同这点吗?”
能参加小朝会的,基本都是科举上来的。谁不认同这点呢?
“所以,朕想在新元省做试点。从村镇就开始按法度来施行民事治理,即便是里老调节邻里纠纷,也不能再出现族规大于国法的情况。新地方新规矩,早早让百姓知道那些是不被允许的,相信不会再出现“闻香教”蛊惑百姓的反乱。
不然想想去年山东、河南的损失,细细算起来总得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银子。还不知道够给未收编到礼部的胥吏发多少年的俸禄呢。”
何熊祥一下子明白了天子的意图。在座的人也听懂了天子的打算。天子是想不声不响地改变太/祖的官吏只到县、不下乡村的习惯。
一时间人人沉默起来。
乡村约定俗成的依靠村老自治,如果打破了这习俗,会带来什么?
朱由校也不着急,由着他们慢慢想。新元省与大陆这边隔离,作为试点是最适合的了。而且新元的原住民更是一张白纸,也由得朝廷教导、勾画。
周嘉谟沉默了很久,然后站起来表态。
“老臣以为陛下的想法甚好。把那些胥吏都列入到朝廷的管辖下,所有的吏员都归朝廷管理,才不会出现新科进士派下去做县令,还要受积年、世袭滑吏蒙骗、架空之事。
虽然初始的时候,朝廷会支出的总薪俸增加了,但是从此以后百姓就不必被任何人逼迫、也不必还要在赋税之外掏出不明不白的银米养这些人。
这些不明不白的银米才是坑害百姓、还会害得民不聊生的。
张问道也跟着说:“老臣支持陛下的主张。把那些白身的编外衙役纳入到朝廷的管理,也能够减轻朝廷的正规官吏坏了事、闯了祸,就往这些“白役”身上推的恶习。”
黄克缵激动地拍着扶手说:“老臣认为朝廷上下都该依照大明律来行事。就拿新元来试试,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改了族规大于律法的现状。”
天子坚持,老尚书支持,左都御史也赞同,意味着此事的实施差不多就要成为定局了。
户部尚书汪应蛟站起来问道:“陛下,那新元省增加的俸禄,将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有新元省各级衙门的修建,都需要一笔支出。这是去年预算没有考虑到的。”
涉及到银子的出处,朱由校也犯难。
户部左侍郎毕自严站起来建议道:“臣以为新元省的所有官吏,不会是下个月就一步派到位的,可以先挪用今年的紧急事项应急款。让南思受先有所准备地使用。
在一季度的广东、福建商税解上来的时候,先填补了应急款的挪用额,再根据福建移民的情况,看以后该怎么做。”
毕自严的建议立即获得了通过。
最后,小朝会上通过了拔擢南居益为新元布政司的右"布政使"兼右都御史;同时擢孙承宗为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派遣孙承宗去新元做巡抚,协助仍兼职福建巡抚的南居益完成新元省的五年试点和移民计划。
新元省需要大量的人手,不论是官还是吏员,消息迅速传遍了京师。吏部本来就因为京察的缘故热闹非凡,如今更是加上了三分。
对大明朝廷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国子监里有太多没能捞到个官位的监生了。江南也有太多的秀才、童生,可以说是一辈子连中举的希望都没有,这些人都盼着谋个一官半吏的职位。不仅是骨子里的当官愿望,更是因为现在朝廷的官俸。
可是周嘉谟太知道天子的用人标准,吏部侍郎要是敢随便什么人都同意,那自己带俩侍郎就等着与文选司的那几个人一起被治罪吧。
没用周嘉谟犯难,天子就给他出了主意。
实务考试。
将新元省需要的所有职位都列出来,想谋官吏职位的按着需要报考。各个职位的题目不同,完全从实际需要出发。一句话就是考上的人,经过三天基本的朝廷处事流程培训后,去到新元省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中、并能够担负起报考的职位工作。
周嘉谟带着吏部的所有下属,闭门研究一整天后,报给天子这样的一个结果:该次招考新元省各级官吏的资格定为三代内无犯罪记录。
第一举人以上可以报考县丞的职位,已经是县丞的人报考新元省县丞优先录用;
第二历届进士可以报考县令以上的职位。
第三考试将于三月初九连着举行三天。京畿的国子监、翰林院、还有浙江、江苏、福建同时开考。比照秋闱的考试规矩进行。
第四凡是考得新元吏员的人,即成为大明吏部的在编吏员。非犯罪不会轻易被裁退。
朱由校细细地看了几遍以后,当着首辅叶向高的面就批了一个大大的“准”。
大明朝轰轰烈烈的第一场招聘“公务员”考试消息,随着邸报发向了四面八方。
最先给朝廷反馈的是辽东的熊廷弼和周永春。俩人联合上折子,要求在辽东也举行这样的考试,同时在京畿招人的考试中,加上辽东要录用的吏员数量。
朱由校把辽东的加急发给内阁去斟酌。叶向高当天就反馈了内阁的意见,建议天子接受熊廷弼和周永春的要求。
“陛下,这还有半个月就开始考试了,重新出告示去各省,时间就比较赶。内阁的意见是想在考试的卷面上,印刷上福建、辽东的选择,愿意去辽东的在选择里填写上同意,如何?”
这主意不错。
周嘉谟应天子的传召到了养心殿,他看过熊廷弼的加急申请和内阁的处理意见后,对天子回禀。
“陛下,若是辽东也愿意实施招考吏员,那么就可以北人南派、南人北遣。老臣建议明年可以在各府城进行在籍吏员的考试,合格者留用,缺额则用这次考试取得的外省吏员补充。以后补充吏员就都通过考试选拔,自然就打破了世袭。”
周嘉谟也是从基层做起来的,那些积年老吏的奸猾、无不对新派过去的知县进行百般刁难。这些旧事仍存在他的脑海里。要是所有的吏员都归朝廷录取任用,相信再懦弱的进士也不会再尝被辖制之苦。
叶向高立即表态支持周嘉谟的建议,君臣三人便把吏员之事的处理章程,先悄悄地拟好了腹稿。
※※※※※※※※※※※※※※※※※※※※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卫温率船队抵达夷州,开创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隋炀帝三次派人到琉虬;
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澎……
台湾变换名字也是中国的,哈哈哈
就像前些日子开玩笑,有文字记载证明月亮是属于中国的,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盛时期在1670年左右,有将近五万名员工和一万名雇佣兵,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一百五十艘商船和四十艘战舰。
——现在是天气三年1623,他们在东方属于起步不太久,还没有这么牛的实力。
/">/a>)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