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当前中学教育
坐在办公室里忙着批作业,隔壁的潘老师过来打电话。在通话中,她告诉对方说他家的女儿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正向对方祝贺。
打完电话,我们随意聊了几句。我说,潘老师,谁上了新华日报头版。她说,她姐家的女儿。我说怎么上报纸了,而且还是新华日报。于是,她从办公室里把报纸拿了来,指给我看。是啊,大大的图片上有二十来个人,而她说的那个女孩刚好在前排正中。再一看内容,原来是费孝通奖学金获得者的合影。我问,那她哪儿毕业的,是不是某某中学毕业的(那是我们本地最好的中学)。不是,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是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管理上特别宽松,所以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每年的高考录取好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校变得声名狼藉。可是每每学校都能传来喜讯,一些学生在的大学表现很优秀,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各类比赛,甚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我知道我的几个学生,原本在班级只是普通的学生,而一进大学,不但年年拿奖学金,而且一个个不是班长就是团支部书记,甚至是学生会的主席。
而近几年来,学校抓的特别紧,当然校风也明显改观了,但是我却有另一种担忧。原本中午、下午放学后,操场上满是学生,打篮球的,踢足球的,打羽毛球的,练双杆单杆的等等都有。而现在,你却什么也看不到,操场上空空如也。整个校园一片寂静。
那么学生上哪儿去了呢?中午都被赶进了教室,由老师全程陪着,一个个被看得死死的,让你动弹不得。晚上,走读生被赶回了家,而住宿生都急急忙忙赶完食堂,因为从放学到晚自修仅仅才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面你得吃饭,打水,洗衣服等等。
自从换了新校长之后,的确,学生们被管得乖乖的,听话极了。其实你不听话也不行,那就不是好学生,那就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在以严治校的原则,你只能回家。回家怎么行,好不容易进校,还花了几千上万的。所以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机器,也就养成了许多奴性。但是这些听话的机器,这些奴性的孩子却可以给你带来好的分数,让你学校的考试成绩立马见效。这不,新校长来了才一年,成绩就出来了,全市跟踪考核一下子就上去了。
其实虽然我们的学校管得很严,但还不是最严,至少我们的老师晚上不需要给学生上课;周六不需要坐班,你可以上完课走人;周日虽然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但只是关着,老师看着而不是上课。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起来还落后了好多。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培养出来这些学生是不是还能像他们的学哥学姐一样出色呢?对此我表示怀疑。
看看我们当前的整个中学教育,特别是县区级的中学,我们学校的教育现状就是一个缩影。对此我十分担忧。而我们的教育界人士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来?我们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奥赛得的奖牌可以说够多了。可是每年世界的十大科技新闻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吗?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来对我们现阶级的中学教育好好反思反思了。为什么在我们这儿被称为“坏学生”的孩子跑到美国去却一下子变成了好学生,并且一个个学有所成。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的听话的“好孩子”一旦长大掌权,就会颐指气使,成为“主子”而从美国自由散漫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却能比较注重自律,比较守规则?
真的希望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的一些热衷“创造”的专家学者,少喊一点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教育你们喊了那么多年,喊出什么名堂来吗?你们喊的越响,正说明,应试教育越利害。而事实上正是如此。
记得刚进校参加工作时也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也没有什么创新教育。但那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也快乐;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而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什么样子了,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还何谈什么快乐与轻松呢?
所以,请我们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少喊一点,多做一点,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的中学教育有一条出路,让我们的中学老师多点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多点自由。 坐在办公室里忙着批作业,隔壁的潘老师过来打电话。在通话中,她告诉对方说他家的女儿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正向对方祝贺。
打完电话,我们随意聊了几句。我说,潘老师,谁上了新华日报头版。她说,她姐家的女儿。我说怎么上报纸了,而且还是新华日报。于是,她从办公室里把报纸拿了来,指给我看。是啊,大大的图片上有二十来个人,而她说的那个女孩刚好在前排正中。再一看内容,原来是费孝通奖学金获得者的合影。我问,那她哪儿毕业的,是不是某某中学毕业的(那是我们本地最好的中学)。不是,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是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管理上特别宽松,所以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每年的高考录取好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校变得声名狼藉。可是每每学校都能传来喜讯,一些学生在的大学表现很优秀,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各类比赛,甚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我知道我的几个学生,原本在班级只是普通的学生,而一进大学,不但年年拿奖学金,而且一个个不是班长就是团支部书记,甚至是学生会的主席。
而近几年来,学校抓的特别紧,当然校风也明显改观了,但是我却有另一种担忧。原本中午、下午放学后,操场上满是学生,打篮球的,踢足球的,打羽毛球的,练双杆单杆的等等都有。而现在,你却什么也看不到,操场上空空如也。整个校园一片寂静。
那么学生上哪儿去了呢?中午都被赶进了教室,由老师全程陪着,一个个被看得死死的,让你动弹不得。晚上,走读生被赶回了家,而住宿生都急急忙忙赶完食堂,因为从放学到晚自修仅仅才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面你得吃饭,打水,洗衣服等等。
自从换了新校长之后,的确,学生们被管得乖乖的,听话极了。其实你不听话也不行,那就不是好学生,那就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在以严治校的原则,你只能回家。回家怎么行,好不容易进校,还花了几千上万的。所以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机器,也就养成了许多奴性。但是这些听话的机器,这些奴性的孩子却可以给你带来好的分数,让你学校的考试成绩立马见效。这不,新校长来了才一年,成绩就出来了,全市跟踪考核一下子就上去了。
其实虽然我们的学校管得很严,但还不是最严,至少我们的老师晚上不需要给学生上课;周六不需要坐班,你可以上完课走人;周日虽然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但只是关着,老师看着而不是上课。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起来还落后了好多。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培养出来这些学生是不是还能像他们的学哥学姐一样出色呢?对此我表示怀疑。
看看我们当前的整个中学教育,特别是县区级的中学,我们学校的教育现状就是一个缩影。对此我十分担忧。而我们的教育界人士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来?我们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奥赛得的奖牌可以说够多了。可是每年世界的十大科技新闻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吗?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来对我们现阶级的中学教育好好反思反思了。为什么在我们这儿被称为“坏学生”的孩子跑到美国去却一下子变成了好学生,并且一个个学有所成。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的听话的“好孩子”一旦长大掌权,就会颐指气使,成为“主子”而从美国自由散漫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却能比较注重自律,比较守规则?
真的希望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的一些热衷“创造”的专家学者,少喊一点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教育你们喊了那么多年,喊出什么名堂来吗?你们喊的越响,正说明,应试教育越利害。而事实上正是如此。
记得刚进校参加工作时也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也没有什么创新教育。但那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也快乐;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而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什么样子了,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还何谈什么快乐与轻松呢?
所以,请我们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少喊一点,多做一点,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的中学教育有一条出路,让我们的中学老师多点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多点自由。 展开全部内容
打完电话,我们随意聊了几句。我说,潘老师,谁上了新华日报头版。她说,她姐家的女儿。我说怎么上报纸了,而且还是新华日报。于是,她从办公室里把报纸拿了来,指给我看。是啊,大大的图片上有二十来个人,而她说的那个女孩刚好在前排正中。再一看内容,原来是费孝通奖学金获得者的合影。我问,那她哪儿毕业的,是不是某某中学毕业的(那是我们本地最好的中学)。不是,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是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管理上特别宽松,所以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每年的高考录取好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校变得声名狼藉。可是每每学校都能传来喜讯,一些学生在的大学表现很优秀,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各类比赛,甚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我知道我的几个学生,原本在班级只是普通的学生,而一进大学,不但年年拿奖学金,而且一个个不是班长就是团支部书记,甚至是学生会的主席。
而近几年来,学校抓的特别紧,当然校风也明显改观了,但是我却有另一种担忧。原本中午、下午放学后,操场上满是学生,打篮球的,踢足球的,打羽毛球的,练双杆单杆的等等都有。而现在,你却什么也看不到,操场上空空如也。整个校园一片寂静。
那么学生上哪儿去了呢?中午都被赶进了教室,由老师全程陪着,一个个被看得死死的,让你动弹不得。晚上,走读生被赶回了家,而住宿生都急急忙忙赶完食堂,因为从放学到晚自修仅仅才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面你得吃饭,打水,洗衣服等等。
自从换了新校长之后,的确,学生们被管得乖乖的,听话极了。其实你不听话也不行,那就不是好学生,那就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在以严治校的原则,你只能回家。回家怎么行,好不容易进校,还花了几千上万的。所以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机器,也就养成了许多奴性。但是这些听话的机器,这些奴性的孩子却可以给你带来好的分数,让你学校的考试成绩立马见效。这不,新校长来了才一年,成绩就出来了,全市跟踪考核一下子就上去了。
其实虽然我们的学校管得很严,但还不是最严,至少我们的老师晚上不需要给学生上课;周六不需要坐班,你可以上完课走人;周日虽然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但只是关着,老师看着而不是上课。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起来还落后了好多。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培养出来这些学生是不是还能像他们的学哥学姐一样出色呢?对此我表示怀疑。
看看我们当前的整个中学教育,特别是县区级的中学,我们学校的教育现状就是一个缩影。对此我十分担忧。而我们的教育界人士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来?我们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奥赛得的奖牌可以说够多了。可是每年世界的十大科技新闻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吗?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来对我们现阶级的中学教育好好反思反思了。为什么在我们这儿被称为“坏学生”的孩子跑到美国去却一下子变成了好学生,并且一个个学有所成。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的听话的“好孩子”一旦长大掌权,就会颐指气使,成为“主子”而从美国自由散漫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却能比较注重自律,比较守规则?
真的希望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的一些热衷“创造”的专家学者,少喊一点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教育你们喊了那么多年,喊出什么名堂来吗?你们喊的越响,正说明,应试教育越利害。而事实上正是如此。
记得刚进校参加工作时也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也没有什么创新教育。但那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也快乐;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而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什么样子了,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还何谈什么快乐与轻松呢?
所以,请我们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少喊一点,多做一点,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的中学教育有一条出路,让我们的中学老师多点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多点自由。 坐在办公室里忙着批作业,隔壁的潘老师过来打电话。在通话中,她告诉对方说他家的女儿上了新华日报的头版,正向对方祝贺。
打完电话,我们随意聊了几句。我说,潘老师,谁上了新华日报头版。她说,她姐家的女儿。我说怎么上报纸了,而且还是新华日报。于是,她从办公室里把报纸拿了来,指给我看。是啊,大大的图片上有二十来个人,而她说的那个女孩刚好在前排正中。再一看内容,原来是费孝通奖学金获得者的合影。我问,那她哪儿毕业的,是不是某某中学毕业的(那是我们本地最好的中学)。不是,就是我们学校毕业的。
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许多事情。是的,我们学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特别是这几年,由于管理上特别宽松,所以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每年的高考录取好学校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校变得声名狼藉。可是每每学校都能传来喜讯,一些学生在的大学表现很优秀,这不仅仅是在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各类比赛,甚至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我知道我的几个学生,原本在班级只是普通的学生,而一进大学,不但年年拿奖学金,而且一个个不是班长就是团支部书记,甚至是学生会的主席。
而近几年来,学校抓的特别紧,当然校风也明显改观了,但是我却有另一种担忧。原本中午、下午放学后,操场上满是学生,打篮球的,踢足球的,打羽毛球的,练双杆单杆的等等都有。而现在,你却什么也看不到,操场上空空如也。整个校园一片寂静。
那么学生上哪儿去了呢?中午都被赶进了教室,由老师全程陪着,一个个被看得死死的,让你动弹不得。晚上,走读生被赶回了家,而住宿生都急急忙忙赶完食堂,因为从放学到晚自修仅仅才一个小时的时间,这里面你得吃饭,打水,洗衣服等等。
自从换了新校长之后,的确,学生们被管得乖乖的,听话极了。其实你不听话也不行,那就不是好学生,那就影响整个学校的管理,在以严治校的原则,你只能回家。回家怎么行,好不容易进校,还花了几千上万的。所以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听话的机器,也就养成了许多奴性。但是这些听话的机器,这些奴性的孩子却可以给你带来好的分数,让你学校的考试成绩立马见效。这不,新校长来了才一年,成绩就出来了,全市跟踪考核一下子就上去了。
其实虽然我们的学校管得很严,但还不是最严,至少我们的老师晚上不需要给学生上课;周六不需要坐班,你可以上完课走人;周日虽然学生被关在教室里,但只是关着,老师看着而不是上课。与其他兄弟学校比起来还落后了好多。我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培养出来这些学生是不是还能像他们的学哥学姐一样出色呢?对此我表示怀疑。
看看我们当前的整个中学教育,特别是县区级的中学,我们学校的教育现状就是一个缩影。对此我十分担忧。而我们的教育界人士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来?我们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奥赛得的奖牌可以说够多了。可是每年世界的十大科技新闻中有多少来自中国的?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来自中国本土的吗?
因此,我们应该静下来对我们现阶级的中学教育好好反思反思了。为什么在我们这儿被称为“坏学生”的孩子跑到美国去却一下子变成了好学生,并且一个个学有所成。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的听话的“好孩子”一旦长大掌权,就会颐指气使,成为“主子”而从美国自由散漫课堂中走出来的学生,却能比较注重自律,比较守规则?
真的希望我们的上级领导,我们的一些热衷“创造”的专家学者,少喊一点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创新教育你们喊了那么多年,喊出什么名堂来吗?你们喊的越响,正说明,应试教育越利害。而事实上正是如此。
记得刚进校参加工作时也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也没有什么创新教育。但那时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的也快乐;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也轻松。而回过头来看看这几年,学生和老师都成了什么样子了,都快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还何谈什么快乐与轻松呢?
所以,请我们的领导专家学者们少喊一点,多做一点,这样或许可以让我们的中学教育有一条出路,让我们的中学老师多点快乐,让我们的孩子多点自由。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