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米情感
一、引言
生自南方的稻子,也进入了北方,成为与小麦、玉米和谷物同等地位的粮食作物。做为一种主食品,和面粉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之中,已成为百姓人家的日用食品。吃一顿米饭,就像吃一碗面条,对于今天的人们并没什么困难的事情。我们没有觉得出来大米的珍贵,就像没有觉得出来今天生活的幸福一样。
二、大米啊大米
生长在六十年代中百姓家庭的孩子们,能吃早早吃上一顿雪白大米的人恐怕没有多少人。我就属于这一大群很晚才吃上大米的孩子。
记得,我们那个时代早大的娱乐活动是放电影。那个时候,多数是放得露天电影,找个平整空旷点的地方,在前面栽上二个木桩子,把宽大的白色幕布四个角一捆,就算一个天然的电影院,不像现在看个电影有那么多的讲究。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幸福的生活,当一大碗盛得尖尖的白色的米饭,被炊事员端上饭桌时,孩子们就一遍遍地大声喊叫:大米——大米——大——米——米大米啊大米,我亲爱的大米
当喝叫声突然减弱下来时,通常是电影里的人们撩起筷子、张开大嘴开始吃大米饭了,尽管电影上配制的音乐非常欢快、架在树枝上的大嗽也响彻云霄,但在大人们的耳朵里,仍然能够听到孩子们“吧叽吧叽”的吞咽口水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在成片的人群里此起彼落、吃成一片。在孩子们的诱惑下,大人们也抿着嘴马默不作声。
我们北方种得作物是小麦,没有人种植水稻。我们对水稻的印象也停留在麦子的程度上。
虽然已经上了小学,可我就不知道大米是什么味道。可能是肉的味道吧?可能是带着甜味的东西吧?每次看完电影,我们男孩子们就坐在一起,讨论大米的味道。我们没有人吃过这种东西,所有的味道都是凭着想像和自己的感觉来确定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
但是,事实是明白无误,大米肯定是一种非常好吃的东西,一定比玉米和面粉好吃,要不然,怎么在电影里才能看到?
三、问南方的右派
在我们坐在村子的小路边,各抒已见纷纷展开联想讨论大米是什么味道的时候,村子里的南方右派就推着拉拉车站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我们光顾着讨论了,没想到早已把村子里的路占了,推着车的右派就只好站在路边,等我们走过去。
南方的右派是村子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听说他读过很多书,也写得一笔好字。村子里的许多字都是他写的,也许因为他孤身一人,加上并不太像坏人的样子,因此,村里对他也没有多加管教,后来,村长还让他当上了村里小学的老师,我们几个都成了他的学生。看着他在我们身后,我就想,他到过大城市,肯定吃过大米了。
右派,听着,大米是什么味道?我对站在路边的右派叫喊道。
像脱皮后煮熟的麦粒。右派小声地告诉我们。
胡说,打倒右派!让右派不得毒害革命群众。孩子们大声喊叫起来。
等右派走远了,我们终于相信了右派:大米是一种像脱皮后煮熟的麦粒。
大米啊大米,我亲爱的大米
四、第一次闻见大米的香味
村子里什么时候最快乐?是冬闲时候,娶妻嫁女的时候。
就是七十年代后期,我们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人们,业余的文化娱乐生活除了收音机外,就是开大会,学习党的政策,然后累了就睡觉。农民们睡下了还得在被窝子里,想点别的娱乐的事情,于是,孩子一批批增强,稍稍长大些的我们,就得看不会走路光会哇哇哭的弟弟妹妹们。
每到村子里发生嫁娶事情时,往往全村的人都出来了,孩子们挤在最前面。
今年是嫁女,第一个是村子里建国的姐姐出嫁,据说是嫁了个邻村村长的儿子。我们见过村长的儿子,那是一位挺老实巴交的孩子,相亲的时候,我们跟着他,看着他提着礼品走进建国家,又看着他从建国家空着手走掉。
上午时分,村子里很热闹,满地的花炮屑子,从建国家门口一路爬出村庄,建国手里拿着一块好吃的食品,坐在接新来的大马车上,晃动着胳膊得意地向我们显摆着。我们羡慕地把手指头放进嘴里,望着马车在高高兴兴地颠簸中远了远了。
第二天时,我们等在建国的家门口,想想问一下建国,她姐夫给他什么好东西了。建国出来了,脸上红扑扑得,就像村里唱戏的演出时扑上的胭脂,他头上新戴着一顶小毡帽子,脚上蹬着一双胶皮棉鞋,这样的鞋子村里还没有人穿过。我们非常羡慕地故意把脚碰上去,建国显然明白我们的想法,小心地躲藏着我们伸过来的脚,怕把鞋子弄脏了。
一会儿,有一股奇异的、从来没闻见过的味道,越过建国家的大院,女妖怪一样扭动着水蛇似的小腰钻进了我们的鼻子。
这是一缕粘稠着清香、透着树叶碧绿,又带着苇枝汁液的味道,在润湿的气息里小虫般钻进鼻孔间,把人弄得身上一切地方庠庠地舒服。
看着我们的样子,建国憋了很久,终于张开大嘴,得意地叫道:大米!
大米?大米就这个味道?
当然是大米了,一碗,是我姐给我带回来的。建国怕我们不信,反复向我们强调着。
大米啊大米,建国吃上了,我们一起唱了起来。
建国被他妈妈叫了进去,我们可以想像到,建国正用筷子,向嘴里扒着雪白的大米
建国吃大米,建国吃大米。
建国家吃大米了
我们冲着村子喊着,许多大人不耐烦地向我们挥着手:去!去!
五、都是大米惹的事
在我们大声向村子里宣传建国家吃大米的事情时,不一会的功夫,我们看到,建国的奶奶领着几个孙子来了,来到院落前,她伸出干瘦有力的手推门,看到推不开时,就立即“啪啪”地拍着建国家的大门。
建国家大白天关上了大门,让领着孙子来的奶奶不高兴了。
门半天才开,建国的妈妈开的门。
让建国奶奶进去后,我们终于听到这家的战争开始了。
为什么不让我们吃大米?妮是不是我带大的,小时候,是我一把屎尿一把屎尿拉扯大了,好了,你们倒会吃起独食了。
建国奶奶毫不示弱。
建国妈妈也不高兴了。凭什么都是我让着你,今天我就不讲理了。怎么样?
还有没有男人管了?这是建国奶奶的声音。
我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这是打在脸上的声音,我熟悉,因为我家里常有这样的声音打在我的脸上。
建国的爸爸出现了。
院子里一片哭喊声,不久,我听到一道生铁的声音被抛在地面上,紧接着,一片后铁的碎片声传了出来。建国家的铁锅终于被砸碎了。
六、后来的事情就这样了
我吃到大米的时候,是考上了外地的学校,在学校的食堂里我端着米饭,不禁想起了建国家的那件砸锅的事情。我能想像得到,建国爸爸因为自己母亲的指责而愤怒的样子,建国妈妈望着白花花洒了一地的米粒,那种绝望的神色。事后很久,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吃顿大米是需要很多的程序的,首先,大米不是任何人能够吃上的,这是一种资格和身份的象征,建国姐姐的公公是村长,每年也只能分到那么几斤的大米,给亲家舀上一碗尝到尝味道,也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起码能让女方家里重视男方家庭地位。
村长尽管把家把大米送给亲家,可到底也没有吃过一顿干米饭。
那天,我回到家里,也被妈妈逮着,按在地上狠狠地揍了一顿,打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是因为建国家吃大米的事情引起的。
一想到大米的事件,我就想起电影的场面,那些孩子是不是仍旧坐在那里,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吧叽吧叽”地吞咽着口水?
七、结尾了
后来,再后来,我回家了。每次都有意识地多带些大米,这让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很不理解。我觉得,大米在我生活和成长的村子里,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件能够体现了来的精神财富。
我把带来的大米让母亲出面,一碗碗地送给邻居人家。在我爸爸和妈妈挥动着筷子,大口扒着雪白的米饭时,我推开了家门,又下意识地走出大院。
从几家邻居的大门缝里,女妖怪一样扭动着水蛇似的小腰,也飘出了那种我永远望不掉的气味。 展开全部内容
生自南方的稻子,也进入了北方,成为与小麦、玉米和谷物同等地位的粮食作物。做为一种主食品,和面粉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之中,已成为百姓人家的日用食品。吃一顿米饭,就像吃一碗面条,对于今天的人们并没什么困难的事情。我们没有觉得出来大米的珍贵,就像没有觉得出来今天生活的幸福一样。
二、大米啊大米
生长在六十年代中百姓家庭的孩子们,能吃早早吃上一顿雪白大米的人恐怕没有多少人。我就属于这一大群很晚才吃上大米的孩子。
记得,我们那个时代早大的娱乐活动是放电影。那个时候,多数是放得露天电影,找个平整空旷点的地方,在前面栽上二个木桩子,把宽大的白色幕布四个角一捆,就算一个天然的电影院,不像现在看个电影有那么多的讲究。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幸福的生活,当一大碗盛得尖尖的白色的米饭,被炊事员端上饭桌时,孩子们就一遍遍地大声喊叫:大米——大米——大——米——米大米啊大米,我亲爱的大米
当喝叫声突然减弱下来时,通常是电影里的人们撩起筷子、张开大嘴开始吃大米饭了,尽管电影上配制的音乐非常欢快、架在树枝上的大嗽也响彻云霄,但在大人们的耳朵里,仍然能够听到孩子们“吧叽吧叽”的吞咽口水的声音,这种声音往往在成片的人群里此起彼落、吃成一片。在孩子们的诱惑下,大人们也抿着嘴马默不作声。
我们北方种得作物是小麦,没有人种植水稻。我们对水稻的印象也停留在麦子的程度上。
虽然已经上了小学,可我就不知道大米是什么味道。可能是肉的味道吧?可能是带着甜味的东西吧?每次看完电影,我们男孩子们就坐在一起,讨论大米的味道。我们没有人吃过这种东西,所有的味道都是凭着想像和自己的感觉来确定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
但是,事实是明白无误,大米肯定是一种非常好吃的东西,一定比玉米和面粉好吃,要不然,怎么在电影里才能看到?
三、问南方的右派
在我们坐在村子的小路边,各抒已见纷纷展开联想讨论大米是什么味道的时候,村子里的南方右派就推着拉拉车站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我们光顾着讨论了,没想到早已把村子里的路占了,推着车的右派就只好站在路边,等我们走过去。
南方的右派是村子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听说他读过很多书,也写得一笔好字。村子里的许多字都是他写的,也许因为他孤身一人,加上并不太像坏人的样子,因此,村里对他也没有多加管教,后来,村长还让他当上了村里小学的老师,我们几个都成了他的学生。看着他在我们身后,我就想,他到过大城市,肯定吃过大米了。
右派,听着,大米是什么味道?我对站在路边的右派叫喊道。
像脱皮后煮熟的麦粒。右派小声地告诉我们。
胡说,打倒右派!让右派不得毒害革命群众。孩子们大声喊叫起来。
等右派走远了,我们终于相信了右派:大米是一种像脱皮后煮熟的麦粒。
大米啊大米,我亲爱的大米
四、第一次闻见大米的香味
村子里什么时候最快乐?是冬闲时候,娶妻嫁女的时候。
就是七十年代后期,我们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人们,业余的文化娱乐生活除了收音机外,就是开大会,学习党的政策,然后累了就睡觉。农民们睡下了还得在被窝子里,想点别的娱乐的事情,于是,孩子一批批增强,稍稍长大些的我们,就得看不会走路光会哇哇哭的弟弟妹妹们。
每到村子里发生嫁娶事情时,往往全村的人都出来了,孩子们挤在最前面。
今年是嫁女,第一个是村子里建国的姐姐出嫁,据说是嫁了个邻村村长的儿子。我们见过村长的儿子,那是一位挺老实巴交的孩子,相亲的时候,我们跟着他,看着他提着礼品走进建国家,又看着他从建国家空着手走掉。
上午时分,村子里很热闹,满地的花炮屑子,从建国家门口一路爬出村庄,建国手里拿着一块好吃的食品,坐在接新来的大马车上,晃动着胳膊得意地向我们显摆着。我们羡慕地把手指头放进嘴里,望着马车在高高兴兴地颠簸中远了远了。
第二天时,我们等在建国的家门口,想想问一下建国,她姐夫给他什么好东西了。建国出来了,脸上红扑扑得,就像村里唱戏的演出时扑上的胭脂,他头上新戴着一顶小毡帽子,脚上蹬着一双胶皮棉鞋,这样的鞋子村里还没有人穿过。我们非常羡慕地故意把脚碰上去,建国显然明白我们的想法,小心地躲藏着我们伸过来的脚,怕把鞋子弄脏了。
一会儿,有一股奇异的、从来没闻见过的味道,越过建国家的大院,女妖怪一样扭动着水蛇似的小腰钻进了我们的鼻子。
这是一缕粘稠着清香、透着树叶碧绿,又带着苇枝汁液的味道,在润湿的气息里小虫般钻进鼻孔间,把人弄得身上一切地方庠庠地舒服。
看着我们的样子,建国憋了很久,终于张开大嘴,得意地叫道:大米!
大米?大米就这个味道?
当然是大米了,一碗,是我姐给我带回来的。建国怕我们不信,反复向我们强调着。
大米啊大米,建国吃上了,我们一起唱了起来。
建国被他妈妈叫了进去,我们可以想像到,建国正用筷子,向嘴里扒着雪白的大米
建国吃大米,建国吃大米。
建国家吃大米了
我们冲着村子喊着,许多大人不耐烦地向我们挥着手:去!去!
五、都是大米惹的事
在我们大声向村子里宣传建国家吃大米的事情时,不一会的功夫,我们看到,建国的奶奶领着几个孙子来了,来到院落前,她伸出干瘦有力的手推门,看到推不开时,就立即“啪啪”地拍着建国家的大门。
建国家大白天关上了大门,让领着孙子来的奶奶不高兴了。
门半天才开,建国的妈妈开的门。
让建国奶奶进去后,我们终于听到这家的战争开始了。
为什么不让我们吃大米?妮是不是我带大的,小时候,是我一把屎尿一把屎尿拉扯大了,好了,你们倒会吃起独食了。
建国奶奶毫不示弱。
建国妈妈也不高兴了。凭什么都是我让着你,今天我就不讲理了。怎么样?
还有没有男人管了?这是建国奶奶的声音。
我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这是打在脸上的声音,我熟悉,因为我家里常有这样的声音打在我的脸上。
建国的爸爸出现了。
院子里一片哭喊声,不久,我听到一道生铁的声音被抛在地面上,紧接着,一片后铁的碎片声传了出来。建国家的铁锅终于被砸碎了。
六、后来的事情就这样了
我吃到大米的时候,是考上了外地的学校,在学校的食堂里我端着米饭,不禁想起了建国家的那件砸锅的事情。我能想像得到,建国爸爸因为自己母亲的指责而愤怒的样子,建国妈妈望着白花花洒了一地的米粒,那种绝望的神色。事后很久,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吃顿大米是需要很多的程序的,首先,大米不是任何人能够吃上的,这是一种资格和身份的象征,建国姐姐的公公是村长,每年也只能分到那么几斤的大米,给亲家舀上一碗尝到尝味道,也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起码能让女方家里重视男方家庭地位。
村长尽管把家把大米送给亲家,可到底也没有吃过一顿干米饭。
那天,我回到家里,也被妈妈逮着,按在地上狠狠地揍了一顿,打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是因为建国家吃大米的事情引起的。
一想到大米的事件,我就想起电影的场面,那些孩子是不是仍旧坐在那里,用顽强拼搏的精神“吧叽吧叽”地吞咽着口水?
七、结尾了
后来,再后来,我回家了。每次都有意识地多带些大米,这让我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很不理解。我觉得,大米在我生活和成长的村子里,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件能够体现了来的精神财富。
我把带来的大米让母亲出面,一碗碗地送给邻居人家。在我爸爸和妈妈挥动着筷子,大口扒着雪白的米饭时,我推开了家门,又下意识地走出大院。
从几家邻居的大门缝里,女妖怪一样扭动着水蛇似的小腰,也飘出了那种我永远望不掉的气味。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