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步成文
前年,我给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学朋友讲课,讲完后,一位20多岁的青年和我交流说:“自己有一次看到一只狗被碾死,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撞击,很想把它写出来,但就是写不出来。”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需要继续孕育,找到感觉再写。”许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内心有强烈的创作冲动,很想把这种冲动写出来,但却不能很好地表达,即使写出来也与内心的想法相差很远。还有的则干脆掷笔叹息。你看那些大作家就不一样了,登山则情满于山,游海则情溢于海。在我们看来哪怕是一次普通的旅游,他们也能写出传世的佳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寻找表达的最佳手段。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谈九点体会。
一要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
要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首先要多读名著,看看人家是如何发现素材、如何挖掘、如何构思、如何表述的。看多了自然对自己今后的创作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以前也不会写游记,年轻的时候,去过黄山、西湖、千岛湖、嵩山等旅游胜地,但回来后也就是激动几天,没有一点要用文字表达的冲动。前几年,我读了科学家裴文中的散文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感觉很奇特,溶洞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和乐趣。前年,我与妻子一起去淄博开元溶洞旅游,我又想起裴文中的文章,就想自己为什么不把这种快乐写出来呢?我就写了一篇游记,里面还引用了一段裴文中的知识性文字。写好后,我寄给了渤海晨刊的旅游版,结果很快就发表了。以后,我又连续写了6篇游记,其中5篇被渤海晨刊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迷上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便反复阅读,后来又阅读了风格相近的庄子圣经等,被里面深刻的思想、飞扬的神采深深折服。受其影响,我写出了接纳痛苦情感是善变的水婚姻大魔方等几十篇哲理散文诗和散文,大部分被工人日报职工天地等报刊发表。2008年8月的一天,我写于1993年的散文诗接纳痛苦突然被一位叫收藏者的东北网友从以前的日记里挖掘出来,并忍着病痛,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600字的文章一字字敲打出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在文章前面,他加了这么一段话:“几天来,气温越来越高,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挺难受的,血压又跟着凑热闹: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吃药的时间都不好掌握了。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写出什么呢?没办法,干脆休息,晒几天“网”干什么呢?把过去的读书笔记找出几本瞎翻起来。还别说,真发现了几篇好文章,都是当初手抄下来的。我认为不错,抄出来和大家共赏。(遗憾的是当时没记下作者名字,没想到今天有用啊!)”我马上与他取得联系。几天过后,收到这位朋友的回复:“我就是那位阅读并珍藏了您的佳作接纳痛苦14年的读者。因为我喜欢这篇文章。我是一名癌症患者,14年来,我曾多次阅读这篇文章,不断加深对文章寓意的体会和理解,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患病的现实,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正如您所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价值!在此,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您的文章带给我的力量!谢谢老师!”看到这位读者的回复,我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章竟然鼓励了一位癌症患者。在这里我读一段其中的文字:“在接受幸福的时候,你不要拒绝痛苦。幸福是芳香四溢的果子,痛苦便是缔结果子的花苞。痛苦的根扎得越深,幸福的花就开得越艳。痛苦是一种过程,幸福是一种体验。就像没有播种就没有期待,没有浇灌就没有金秋一样,只有心野忍受犁不断的切割,才能收获幸福的稻穗。你见过婴儿降生吗?痛苦是分娩的过程,幸福是婴儿落地的歌声。如果你拒绝分娩的痛苦,便无缘饱享做母亲的幸福和温馨。你不妨走近大海,奔腾不息的潮水会给你启示。痛苦的水位愈高,幸福的浪花跃得就愈是潇洒。河水愈是上涨,漩涡就愈多愈险,这些湍急的漩涡就是深埋心底的痛苦。”
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再一点就是多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我说过,一个作家与非作家的区别不在于谁智商高,谁有学问,而在于谁更细心观察。作家的长处就是将别人容易忽略的事件和情节像种子一样储存起来,日后遇到好的气候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如我年轻的时候先后遇到过两件事情,一件是正面的,乘车的时候,没有座位,一位女乘客把我的小女儿抱了过去;另一件是反面的,一位女检票员恶声恶气,粗暴对待抱小孩的我。二十多年后,这两件事在我的心里经常发生碰撞。何不把这两件事对比着写出来呢,于是,我写出了散文两张脸。
再一点就是多思考,也就是胡思乱想。文学既是生活的记录,也是想象的产物,一个没有想象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我经常对着汉字联想,特别是对相反的词语更是感兴趣。我写了不少正反对比的文章,如男人与女人成功与失败展示与粉饰生存与生活自信与自负。在这些文章里,我尽量找到正反两方面的相同点,特别是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论述、综合。这些文章里面,最被读者喜欢的可能是男人与女人成功与失败。男人与女人先是从博客被读者推荐到广州日报发表,后又被37度女人小品文选刊半月选读等刊物转载,私人博客转载的更多。成功与失败在中国职工教育月刊发表后,被众多读者收藏在博客上。有些从事纯文学创作的朋友可能不太认可这类的文章,但这类哲理性的文字有一大批热心读者。这类文章的优点是通俗易懂,用形象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释清楚。男人与女人中,我是这样写的:“男人害怕女人的唠叨,他们说唠叨是木屑,做不成家具;女人害怕男人的沉默,她们说沉默是冬天的刀子,把女人的温柔割成了碎片。男人爱慕女人会坦白告知:我爱你;女人怀恋男人则要把语言放在温柔的月光中变形:你真坏,我恨你。并常常用小拳头伴奏。男人用笔写诗,而女人本身就是一首诗,没有了女人便没有了男人抒写的主题。”
二要写真情实感
散文一定要写自己内心最感动的东西,就像海水冲击着海岸,有一种澎湃的强烈欲望,就像女人生孩子,怀孕9个月之后,就必须生出来,不生出来就憋得难受,就发生危险和故障。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季节写文章,春天来了咏唱春天,秋天来了讴歌秋天“五一”来了写“五一”中秋来了写中秋。如果纯粹为了上稿率,无可厚非,但从创作角度讲,这样做是没有出息的,容易流于空乏和肤浅。我的邮箱里每天都能收到好几篇这样的文章,东抄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我一般不会采用。那什么是真情实感呢?你的生活、你的思想、你的情感,这些东西才是构成好的散文的丰富宝藏。比如,写写自己含辛茹苦的的父母,写写自己充满乐趣的童年,写写自己甜蜜的爱情,写写自己深刻的思考。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故乡的那些人和事,许多读者读了会落泪,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写出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俗话说,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我在写祖父、父亲、母亲三篇文章的时候,无数次被自己的文字打动得热泪盈眶。不是我的文字有多么大力量,实在是因为几十年积聚的情感威力巨大。我在跪送亲娘中含泪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临终前的两个小时,娘已经不能进食,双眼接近失明,黑眼珠渐渐被白眼珠吞没。为了延长娘有限的生命,医生征求我们的意见,是否切开食道,用引流管进食。叔叔同意,婶子则坚决反对,婶子说:“别为了多活一半个小时,让嫂子受罪了。”我们兄妹六人心情都很矛盾,既希望娘多活一点时间,又不愿意让娘受切开食道管的大罪。最后,正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想到,已经奄奄一息的娘拼尽全身力气,抬起手指了指床头橱上的饭碗。我们明白娘的意思,她宁可吃饭,也不切割食管,她不愿意让孩子们看着难受。”“婶子只用小勺给娘勉强喂了两口稀饭,娘的头便耷拉在一边。这时候,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敢呆在病房里看娘的脸。一看见娘盲人般的眼睛,我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我只好呆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待。等一段时间,再跑进病房,看一眼娘,捂着脸赶紧跑出来,我不能让娘听见我的哭泣声。”
三要想好了再写
也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文化大革命后,文艺界批判“主题先行”其实,主题先行没有错误。在写作之前,作者要把自己表达的内容及方式思考一番。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变化。我写散文很快,一个小时一千多字,有的朋友以为我神思敏捷,其实不然。我构思的时间很长。我常常在走路的时候想,在睡觉前思,直到瓜熟蒂落,我才会坐下来一挥而就。如果事先没有构思好,就硬挤,中途就会发生卡壳,即使写出来也会很生涩。女人生孩子需要九个月的漫长孕育,如果你三个月就想生下来,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死胎。去年鲁北晚报组织一批作家去无棣海瓷集团采风,要求每人写一篇散文。编辑要我第一批上稿,我说,先发别人的吧,我想好了再说。说实话,这类文章很好写也很难写。要写好很难,要应付则很容易,流水账记录下来就行。我就开始想,一连想了好几天。我就开始想那个画面:泥胎转动,音乐响起。我要用西方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歌那段画面开头:“多年前我迷上了美国片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歌。那忧伤的旋律仿佛来自地狱,又仿佛来自天堂,有一种让人欲生欲死的疼痛感觉。我喜欢的不只是那足以把人的灵魂掏空的苍凉音律,更喜欢那幅绝美的画面:男主人公轻轻环抱着爱人的腰,两人同时伸出双手,在制作一件陶器。陶泥很柔软,柔软得像少女刚出浴的玉体,在两人手里轻轻转动,一会瘫软下去,一会又耸立起来,男人捧住女人的手,共同呵护着这件珍物。一场爱情就这样天衣无缝地完成了。那一刻我竟产生了幻觉,好像男主人公就是我,我久久陶醉在那柔滑而飞扬的惬意里。这个幻想一直折磨了我好多年。前几天,我的梦幻在无棣再一次被唤醒,我仿佛亲眼看清了这个梦幻的颜色,她离我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瓷器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在电脑上敲打出标题以瓷的方式爱你。里面用了几个细节,如瓷器扎破手,然后运用联想,把内容弄充实。发表后,朋友们都说构思新颖,老作家周福楼见了我说:“你那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角度很新,我已经剪贴起来了。”祖父与他的农具构思的时间更长,几乎是几十年时间。但4000多字写起来不过用了4个多小时。
四是标题要勾人
也就是要性感。标题一定要形象、新颖、有悬念。至于字数多少没有关系,只要恰到好处就可以了。我的文章标题有的只有两个字,如落霞娘花,有的却是十几个字,如十七年的思念从不结冰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娘花实际写的是棉花,但标题用棉花的话肯定起不到现在的效果。一些外地人肯定对这个方言有些纳闷,想一探究竟,娘花到底是一种什么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篇散文被散文选刊原创版2011年第10期发表,最近又被读者推荐,被阅读杂志2012年第1期转载。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是不是比较有诗意?这篇随笔几年前在中国职工教育月刊发表。在构思标题的时候注意不要惰性思维,随手起一个通俗的标题,如什么游记,读什么有感、故乡的小河、童年的记忆等等。要费些脑筋,最好使用动词,或者调动色彩,把标题营造得动人心魄。去年,我和一帮朋友去三河湖,那是我第一次去,回来后就想写一篇游记,开始起了个标题初识三河湖,文章写好了,我摇摇头,太俗气了。俗气的标题,导致了内容的陈旧。我就绞尽脑汁地想,突然找到切入点,那一天下着雾,我就写雾中的三河湖,是如何向游客呈现朦胧美的。我把标题改为雾锁三河湖,我用了一个动词“锁”内容也做了改动,用雾衬托三河湖的美丽。去年秋天的菊花展大家都看过吧?如何来写菊花展,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最后把标题定为晚秋的火焰。
五是开头要独辟蹊径
开头如同一个人的面孔,如果一个人的面孔不够生动,即使你的身材再好,也可能错过多数人的欣赏。悬念式:开头用谜语般的语言诱惑读者往下欣赏。我在凤婶子中是这样开头的:“凤婶子出丧那天,天气出奇的好。乡亲们以为会刮很大的风,会下很大的雨。凤婶子太苦了。”凤婶子到底有多苦?读者一定想知道。直接进入式:我的散文杠头叔开头直接描述他的外貌:“杠头叔五大三粗,大头大脸,面庞皴黑,好像打了一层黑蜡。就外貌讲,杠头叔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身子。”但看完全篇,读者会发现,杠头叔其实是个病秧子。前不久,杠头叔已经去世了,终年59岁。得到消息后,我们兄妹六人全部回家,参加杠头叔的丧礼。杠头叔的父亲,也就是我文章中写到的鸿爷爷坐在床上,神情呆滞,这位86岁的老人是如何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还有的开头可以直接用场景和画面。我在跪送亲娘中就是这样处理的,开头写了母亲的遗体要送往火化场,我们全家人“扑通”跪在地上的画面。在胡同里,我则用了一段思考开篇:“我对胡同情有独钟。特别是在阅读的时候,一看到胡同这个词,就像看见我老家的亲人,我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增,我甚至认为,接下来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为幽深的胡同是神秘的发源地。胡同在城市里几乎不存在了,即使有,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同,城市里的胡同太宽,太光明正大,不具有隐藏功能。真正的胡同是乡下的独有产物,是房屋之间留出的一条细细的通道。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死胡同就是胡同的脚步突然被一座房屋阻止,停在那里无可奈何。活胡同就是两头可以通达,只要你进入这条胡同,后边追赶你的人跑得再快,你一溜烟就不见了,你拐了弯,胡同掩护了你。死胡同是一个危险的境地,我们看电影最怕好人跑进死胡同,我们会为他捏一把汗、急得直跺脚。当然最好的结局是好人会飞檐走壁,两臂一展,上了房顶。坏人进了死胡同,观众会鼓掌,小孩子会大跳起来:‘终于逮住了!’死胡同是个死穴,谁也不愿意被点中。后来,语言学家把死胡同的意义延伸,一个人精神上走投无路了,叫走进了死胡同。”
开头还有很多方法,如先抑后扬、倒叙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要拖泥带水,说了半天不疼不痒,那样读者会弃之不读。
六是描写要细腻
也就是说,要饱满。一篇文章不但要有筋脉,也要有血有肉。血肉就是细节,就是画面。我以自己的散文落霞为例,说一下如何用细节说话。这是一篇描写母亲癌症晚期的散文,但从标题到内容,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母亲”二字,但读完文章,每位读者都明白写的是作者的母亲。在写这篇文章以前,我写过多篇描写母亲的散文和诗歌。后来我就想,大概我再也写不出送给母亲的文章了,因为我不想重复原来的风格。有一天,一个画面却跃入我的脑海——母亲的手。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写写母亲的手呢?通过写手,反映母亲的苦难和大度。文章写出来后,感觉比较满意,但还是有些单薄。我就想起母亲给小弟弟装土布袋的细节:“那些沙突然闯入我的脑海。那是她最小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她摇晃着身子,用簸箕溜着刚刚烧热的沙土。那些银白色的沙土瀑布一般从簸箕里流向土布袋,我以为那是一个母亲表达感情最优雅的姿势。她最小的儿子被温热的沙土包裹,舒坦得双脚乱蹬。她笑了,俯下身子,用不再年轻的脸颊亲吻那张鲜花般的脸蛋。”这个细节加入以后,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我的散文一只狗的母爱被著名刊物散文发表。说实话,这篇散文并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文章,为什么能被散文看中呢?我想这得益于它的细腻,整个文章都是在用细节说话。如:“在生小狗之前,毛毛有散步的习惯。我会带它到远处散步,早晚各一次。生了孩子以后,不能到远处去了,我和妻子便轮流领毛毛在附近的院子里散散步。没做妈妈之前,毛毛在外面玩不够是不肯回家的。做了妈妈后,在外面散步5分钟,毛毛就会乖乖地跟着主人回家,它是想着它的孩子呢。”“小狗快长到一个月的时候,毛毛的奶水已经不多了,小狗自己也能够吃饭了。毛毛吃下几口饭,便急匆匆跑到小狗跟前,把自己吃下的饭全部吐出来,让给小狗吃。等小狗吃完了,毛毛再把剩余的重新吃掉。看到这个情景,我与妻子眼睛热热的,被毛毛的母爱深深震撼。”这样一刻画,养狗的人看了感到格外亲切,不养狗的人看了感到十分新鲜。
七是文风要质朴
“好的文章总是深入浅出的。”这是我与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登建交谈时的一句体会,他深以为然。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越是老辣的作家,文风越是质朴,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个神奇的境界。这就启示我们,散文不要故弄玄虚,弄得花里胡哨,好看是好看,但没有内涵,没有深度。我写了很多回忆童年的文章,用的都是乡村语言,有的还是口语。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也喜欢看。如我在胡同中,用一个孩子的语调叙述当年在胡同里玩耍的情景:“我最喜欢下雨天,特别是下大雨,湾里的水倒灌到路上,路上的水又倒灌进胡同里。我们管胡同里有水的地方叫阳沟,我们会用铲子把阳沟与大街衔接的地方加深加宽,在阳沟的头上竖上一条网子,竟然可以捉到几条寸把长的小鱼。我有些惊奇,天上怎么会下鱼呢?可能是湾里灌上来的吧。我用一只罐头瓶子把小鱼养起来,能活好几天。”“有一次我走路不小心,在胡同口的砖角上磕破了头,母亲给我煎了2枚鸡蛋,我一口气吃了,用手抹抹嘴角的油,回味着余香。我就跟弟弟说:‘煎鸡蛋太好吃了,你也摔破头吧,摔破头咱娘就给你煎鸡蛋吃。’这句傻话被小姑戏说了好多年。”
八是表述要有跳跃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在文章中穿插一些回忆、矛盾等动人心弦的生活画面。不要把散文写成好人好事,不要写成人物通讯。回避矛盾是对散文的一种伤害。有一位老同志,写的散文非常多,看了也很热闹,但就是缺少矛盾,缺少让人扼腕叹息、唏嘘落泪的情节。我在落霞中,插入了一段回忆:“远方那些熟知的事物依次穿过我的记忆:土屋、猪圈、枣树、柴垛、地瓜窖,还有一位抱着柴禾的小脚女人、六个高矮不一打打闹闹的孩子。我从众多的孩子里面认出了自己,一个背着瘦长身影赶路的少年。我多想喊住他,问他一些有关小脚女人的话题。但我阻止了我的做法,眼前这个安详的女人正用渐渐失去光泽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的目光潮热,赶紧装作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人,转身离开,到病房外擦拭我的眼泪。”落霞在鲁北晚报发表后被新华网、太原日报山西发展导报等转载。我在胡同写了童年的快乐,也写了童年的恐惧:“但那个老女人我记忆犹新。老女人有一双鹰隼一样尖锐的眼睛,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更加瘆人,那眼里的光带着钩子,射向你,仿佛要把你的魂魄勾走。我小时候经常与弟弟妹妹,还有二爷爷家的叔叔一起玩捉迷藏等游戏。不管我们玩得多么高兴,老女人大门一开,没等见到她的影子,我们立即散开。在我的心中,她像一个魔影,更像一个老巫女,给人一种阴森腐朽的味道。不但孩子们怕她,大人们也不喜欢她。母亲生前一直喊老女人刘姜,其他大人也这样叫,当然是在老女人不在现场的时候,当着面需要叫娘娘(奶奶)。多年来我一直弄不懂,刘姜是老女人的名字,还是一个绰号。”
以前我也犯过这种错误,就是叙述多,描写少,语速快,不注意刻画人物。再就是不敢触及矛盾。我第一本散文集中有几篇文章原来有矛盾的描写,但在校对的时候,有的朋友和亲属建议我删掉,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愉快。现在看来,这样做是错了,文章少了矛盾,就少了曲折,少了曲折,就少了韵味。为弥补这种不足,我在近期的创作中,如实地描写矛盾。如吃的记忆,我写了好几个反面的细节。一个是同学偷学校的馒头被批,一个是同事杀了村里的羊,一个是要饭被侮辱。在父亲给我的七封信中,我写了自己因为接电话没听清楚,被企业由办公室下派车间的实例。
九是结尾要干脆
不要画蛇添足,本来应该结束了,却非要蹩脚地发表一番感慨。要学习电影的手法,留点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在一个论坛,看过一位女作者的文章,写的很是不错,但结尾总要发一番人生感慨,本来是写景的文章,却非要写一大段人生感悟教育人。有的朋友给这位作者提意见,她不但不接受,反而非常反感。想想挺可笑的。我以前也犯过这种错误,总害怕读者看不明白,恨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端给读者,到头来却适得其反。我在落霞中这样结尾:“那一刻母亲的目光更加安详,安详得令我心碎。”在娘花中则幻想了一幅画面:“去年,老家一个弟弟结婚,我坐车回家,快进村的时候,我打开车窗,看到了路边的田野里一大片正在怒放的娘花,像波涛一样在风里起舞。我让司机停下车,急匆匆走下车子,冲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大喊了一声:我的娘花啊,你还认得我吗?!天堂里的娘好像就站在大田里,被漫无边际的娘花簇拥着,朝我微笑着”以瓷的方式爱你从远到近慢慢收回:“我再次打开那首人过情未了,涌现出的却是海瓷集团生产车间的一幅画面——一位妙龄少女,一手擎盘,一手握笔,盘子在手指的调动下轻轻旋转,围着画笔妙曼起舞,一圈圈金线将这个秋天深深留住”
一个巧妙的结尾常常会令读者深深陶醉。
2012年3月10——15日
(在滨州交运报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稿2012年3月18日) 展开全部内容
一要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
要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首先要多读名著,看看人家是如何发现素材、如何挖掘、如何构思、如何表述的。看多了自然对自己今后的创作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以前也不会写游记,年轻的时候,去过黄山、西湖、千岛湖、嵩山等旅游胜地,但回来后也就是激动几天,没有一点要用文字表达的冲动。前几年,我读了科学家裴文中的散文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感觉很奇特,溶洞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和乐趣。前年,我与妻子一起去淄博开元溶洞旅游,我又想起裴文中的文章,就想自己为什么不把这种快乐写出来呢?我就写了一篇游记,里面还引用了一段裴文中的知识性文字。写好后,我寄给了渤海晨刊的旅游版,结果很快就发表了。以后,我又连续写了6篇游记,其中5篇被渤海晨刊采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迷上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便反复阅读,后来又阅读了风格相近的庄子圣经等,被里面深刻的思想、飞扬的神采深深折服。受其影响,我写出了接纳痛苦情感是善变的水婚姻大魔方等几十篇哲理散文诗和散文,大部分被工人日报职工天地等报刊发表。2008年8月的一天,我写于1993年的散文诗接纳痛苦突然被一位叫收藏者的东北网友从以前的日记里挖掘出来,并忍着病痛,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600字的文章一字字敲打出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上。在文章前面,他加了这么一段话:“几天来,气温越来越高,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挺难受的,血压又跟着凑热闹: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吃药的时间都不好掌握了。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写出什么呢?没办法,干脆休息,晒几天“网”干什么呢?把过去的读书笔记找出几本瞎翻起来。还别说,真发现了几篇好文章,都是当初手抄下来的。我认为不错,抄出来和大家共赏。(遗憾的是当时没记下作者名字,没想到今天有用啊!)”我马上与他取得联系。几天过后,收到这位朋友的回复:“我就是那位阅读并珍藏了您的佳作接纳痛苦14年的读者。因为我喜欢这篇文章。我是一名癌症患者,14年来,我曾多次阅读这篇文章,不断加深对文章寓意的体会和理解,勇敢地面对和接受患病的现实,从而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正如您所说: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价值!在此,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您的文章带给我的力量!谢谢老师!”看到这位读者的回复,我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十几年前的一篇文章竟然鼓励了一位癌症患者。在这里我读一段其中的文字:“在接受幸福的时候,你不要拒绝痛苦。幸福是芳香四溢的果子,痛苦便是缔结果子的花苞。痛苦的根扎得越深,幸福的花就开得越艳。痛苦是一种过程,幸福是一种体验。就像没有播种就没有期待,没有浇灌就没有金秋一样,只有心野忍受犁不断的切割,才能收获幸福的稻穗。你见过婴儿降生吗?痛苦是分娩的过程,幸福是婴儿落地的歌声。如果你拒绝分娩的痛苦,便无缘饱享做母亲的幸福和温馨。你不妨走近大海,奔腾不息的潮水会给你启示。痛苦的水位愈高,幸福的浪花跃得就愈是潇洒。河水愈是上涨,漩涡就愈多愈险,这些湍急的漩涡就是深埋心底的痛苦。”
培养良好的艺术感觉再一点就是多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我说过,一个作家与非作家的区别不在于谁智商高,谁有学问,而在于谁更细心观察。作家的长处就是将别人容易忽略的事件和情节像种子一样储存起来,日后遇到好的气候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如我年轻的时候先后遇到过两件事情,一件是正面的,乘车的时候,没有座位,一位女乘客把我的小女儿抱了过去;另一件是反面的,一位女检票员恶声恶气,粗暴对待抱小孩的我。二十多年后,这两件事在我的心里经常发生碰撞。何不把这两件事对比着写出来呢,于是,我写出了散文两张脸。
再一点就是多思考,也就是胡思乱想。文学既是生活的记录,也是想象的产物,一个没有想象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我经常对着汉字联想,特别是对相反的词语更是感兴趣。我写了不少正反对比的文章,如男人与女人成功与失败展示与粉饰生存与生活自信与自负。在这些文章里,我尽量找到正反两方面的相同点,特别是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论述、综合。这些文章里面,最被读者喜欢的可能是男人与女人成功与失败。男人与女人先是从博客被读者推荐到广州日报发表,后又被37度女人小品文选刊半月选读等刊物转载,私人博客转载的更多。成功与失败在中国职工教育月刊发表后,被众多读者收藏在博客上。有些从事纯文学创作的朋友可能不太认可这类的文章,但这类哲理性的文字有一大批热心读者。这类文章的优点是通俗易懂,用形象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释清楚。男人与女人中,我是这样写的:“男人害怕女人的唠叨,他们说唠叨是木屑,做不成家具;女人害怕男人的沉默,她们说沉默是冬天的刀子,把女人的温柔割成了碎片。男人爱慕女人会坦白告知:我爱你;女人怀恋男人则要把语言放在温柔的月光中变形:你真坏,我恨你。并常常用小拳头伴奏。男人用笔写诗,而女人本身就是一首诗,没有了女人便没有了男人抒写的主题。”
二要写真情实感
散文一定要写自己内心最感动的东西,就像海水冲击着海岸,有一种澎湃的强烈欲望,就像女人生孩子,怀孕9个月之后,就必须生出来,不生出来就憋得难受,就发生危险和故障。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赋新词强说愁,看季节写文章,春天来了咏唱春天,秋天来了讴歌秋天“五一”来了写“五一”中秋来了写中秋。如果纯粹为了上稿率,无可厚非,但从创作角度讲,这样做是没有出息的,容易流于空乏和肤浅。我的邮箱里每天都能收到好几篇这样的文章,东抄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我一般不会采用。那什么是真情实感呢?你的生活、你的思想、你的情感,这些东西才是构成好的散文的丰富宝藏。比如,写写自己含辛茹苦的的父母,写写自己充满乐趣的童年,写写自己甜蜜的爱情,写写自己深刻的思考。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故乡的那些人和事,许多读者读了会落泪,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写出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俗话说,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我在写祖父、父亲、母亲三篇文章的时候,无数次被自己的文字打动得热泪盈眶。不是我的文字有多么大力量,实在是因为几十年积聚的情感威力巨大。我在跪送亲娘中含泪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临终前的两个小时,娘已经不能进食,双眼接近失明,黑眼珠渐渐被白眼珠吞没。为了延长娘有限的生命,医生征求我们的意见,是否切开食道,用引流管进食。叔叔同意,婶子则坚决反对,婶子说:“别为了多活一半个小时,让嫂子受罪了。”我们兄妹六人心情都很矛盾,既希望娘多活一点时间,又不愿意让娘受切开食道管的大罪。最后,正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想到,已经奄奄一息的娘拼尽全身力气,抬起手指了指床头橱上的饭碗。我们明白娘的意思,她宁可吃饭,也不切割食管,她不愿意让孩子们看着难受。”“婶子只用小勺给娘勉强喂了两口稀饭,娘的头便耷拉在一边。这时候,我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敢呆在病房里看娘的脸。一看见娘盲人般的眼睛,我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我只好呆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待。等一段时间,再跑进病房,看一眼娘,捂着脸赶紧跑出来,我不能让娘听见我的哭泣声。”
三要想好了再写
也就是古人说的意在笔先。文化大革命后,文艺界批判“主题先行”其实,主题先行没有错误。在写作之前,作者要把自己表达的内容及方式思考一番。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变化。我写散文很快,一个小时一千多字,有的朋友以为我神思敏捷,其实不然。我构思的时间很长。我常常在走路的时候想,在睡觉前思,直到瓜熟蒂落,我才会坐下来一挥而就。如果事先没有构思好,就硬挤,中途就会发生卡壳,即使写出来也会很生涩。女人生孩子需要九个月的漫长孕育,如果你三个月就想生下来,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死胎。去年鲁北晚报组织一批作家去无棣海瓷集团采风,要求每人写一篇散文。编辑要我第一批上稿,我说,先发别人的吧,我想好了再说。说实话,这类文章很好写也很难写。要写好很难,要应付则很容易,流水账记录下来就行。我就开始想,一连想了好几天。我就开始想那个画面:泥胎转动,音乐响起。我要用西方电影人鬼情未了主题歌那段画面开头:“多年前我迷上了美国片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歌。那忧伤的旋律仿佛来自地狱,又仿佛来自天堂,有一种让人欲生欲死的疼痛感觉。我喜欢的不只是那足以把人的灵魂掏空的苍凉音律,更喜欢那幅绝美的画面:男主人公轻轻环抱着爱人的腰,两人同时伸出双手,在制作一件陶器。陶泥很柔软,柔软得像少女刚出浴的玉体,在两人手里轻轻转动,一会瘫软下去,一会又耸立起来,男人捧住女人的手,共同呵护着这件珍物。一场爱情就这样天衣无缝地完成了。那一刻我竟产生了幻觉,好像男主人公就是我,我久久陶醉在那柔滑而飞扬的惬意里。这个幻想一直折磨了我好多年。前几天,我的梦幻在无棣再一次被唤醒,我仿佛亲眼看清了这个梦幻的颜色,她离我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瓷器发生了质的变化。我在电脑上敲打出标题以瓷的方式爱你。里面用了几个细节,如瓷器扎破手,然后运用联想,把内容弄充实。发表后,朋友们都说构思新颖,老作家周福楼见了我说:“你那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角度很新,我已经剪贴起来了。”祖父与他的农具构思的时间更长,几乎是几十年时间。但4000多字写起来不过用了4个多小时。
四是标题要勾人
也就是要性感。标题一定要形象、新颖、有悬念。至于字数多少没有关系,只要恰到好处就可以了。我的文章标题有的只有两个字,如落霞娘花,有的却是十几个字,如十七年的思念从不结冰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娘花实际写的是棉花,但标题用棉花的话肯定起不到现在的效果。一些外地人肯定对这个方言有些纳闷,想一探究竟,娘花到底是一种什么花?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这篇散文被散文选刊原创版2011年第10期发表,最近又被读者推荐,被阅读杂志2012年第1期转载。别让苦难的墙遮挡住幸福的花园是不是比较有诗意?这篇随笔几年前在中国职工教育月刊发表。在构思标题的时候注意不要惰性思维,随手起一个通俗的标题,如什么游记,读什么有感、故乡的小河、童年的记忆等等。要费些脑筋,最好使用动词,或者调动色彩,把标题营造得动人心魄。去年,我和一帮朋友去三河湖,那是我第一次去,回来后就想写一篇游记,开始起了个标题初识三河湖,文章写好了,我摇摇头,太俗气了。俗气的标题,导致了内容的陈旧。我就绞尽脑汁地想,突然找到切入点,那一天下着雾,我就写雾中的三河湖,是如何向游客呈现朦胧美的。我把标题改为雾锁三河湖,我用了一个动词“锁”内容也做了改动,用雾衬托三河湖的美丽。去年秋天的菊花展大家都看过吧?如何来写菊花展,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最后把标题定为晚秋的火焰。
五是开头要独辟蹊径
开头如同一个人的面孔,如果一个人的面孔不够生动,即使你的身材再好,也可能错过多数人的欣赏。悬念式:开头用谜语般的语言诱惑读者往下欣赏。我在凤婶子中是这样开头的:“凤婶子出丧那天,天气出奇的好。乡亲们以为会刮很大的风,会下很大的雨。凤婶子太苦了。”凤婶子到底有多苦?读者一定想知道。直接进入式:我的散文杠头叔开头直接描述他的外貌:“杠头叔五大三粗,大头大脸,面庞皴黑,好像打了一层黑蜡。就外貌讲,杠头叔是个典型的庄稼汉身子。”但看完全篇,读者会发现,杠头叔其实是个病秧子。前不久,杠头叔已经去世了,终年59岁。得到消息后,我们兄妹六人全部回家,参加杠头叔的丧礼。杠头叔的父亲,也就是我文章中写到的鸿爷爷坐在床上,神情呆滞,这位86岁的老人是如何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痛苦?还有的开头可以直接用场景和画面。我在跪送亲娘中就是这样处理的,开头写了母亲的遗体要送往火化场,我们全家人“扑通”跪在地上的画面。在胡同里,我则用了一段思考开篇:“我对胡同情有独钟。特别是在阅读的时候,一看到胡同这个词,就像看见我老家的亲人,我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增,我甚至认为,接下来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为幽深的胡同是神秘的发源地。胡同在城市里几乎不存在了,即使有,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胡同,城市里的胡同太宽,太光明正大,不具有隐藏功能。真正的胡同是乡下的独有产物,是房屋之间留出的一条细细的通道。胡同分为死胡同和活胡同。死胡同就是胡同的脚步突然被一座房屋阻止,停在那里无可奈何。活胡同就是两头可以通达,只要你进入这条胡同,后边追赶你的人跑得再快,你一溜烟就不见了,你拐了弯,胡同掩护了你。死胡同是一个危险的境地,我们看电影最怕好人跑进死胡同,我们会为他捏一把汗、急得直跺脚。当然最好的结局是好人会飞檐走壁,两臂一展,上了房顶。坏人进了死胡同,观众会鼓掌,小孩子会大跳起来:‘终于逮住了!’死胡同是个死穴,谁也不愿意被点中。后来,语言学家把死胡同的意义延伸,一个人精神上走投无路了,叫走进了死胡同。”
开头还有很多方法,如先抑后扬、倒叙等等。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不要拖泥带水,说了半天不疼不痒,那样读者会弃之不读。
六是描写要细腻
也就是说,要饱满。一篇文章不但要有筋脉,也要有血有肉。血肉就是细节,就是画面。我以自己的散文落霞为例,说一下如何用细节说话。这是一篇描写母亲癌症晚期的散文,但从标题到内容,自始至终没有出现“母亲”二字,但读完文章,每位读者都明白写的是作者的母亲。在写这篇文章以前,我写过多篇描写母亲的散文和诗歌。后来我就想,大概我再也写不出送给母亲的文章了,因为我不想重复原来的风格。有一天,一个画面却跃入我的脑海——母亲的手。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写写母亲的手呢?通过写手,反映母亲的苦难和大度。文章写出来后,感觉比较满意,但还是有些单薄。我就想起母亲给小弟弟装土布袋的细节:“那些沙突然闯入我的脑海。那是她最小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她摇晃着身子,用簸箕溜着刚刚烧热的沙土。那些银白色的沙土瀑布一般从簸箕里流向土布袋,我以为那是一个母亲表达感情最优雅的姿势。她最小的儿子被温热的沙土包裹,舒坦得双脚乱蹬。她笑了,俯下身子,用不再年轻的脸颊亲吻那张鲜花般的脸蛋。”这个细节加入以后,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我的散文一只狗的母爱被著名刊物散文发表。说实话,这篇散文并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文章,为什么能被散文看中呢?我想这得益于它的细腻,整个文章都是在用细节说话。如:“在生小狗之前,毛毛有散步的习惯。我会带它到远处散步,早晚各一次。生了孩子以后,不能到远处去了,我和妻子便轮流领毛毛在附近的院子里散散步。没做妈妈之前,毛毛在外面玩不够是不肯回家的。做了妈妈后,在外面散步5分钟,毛毛就会乖乖地跟着主人回家,它是想着它的孩子呢。”“小狗快长到一个月的时候,毛毛的奶水已经不多了,小狗自己也能够吃饭了。毛毛吃下几口饭,便急匆匆跑到小狗跟前,把自己吃下的饭全部吐出来,让给小狗吃。等小狗吃完了,毛毛再把剩余的重新吃掉。看到这个情景,我与妻子眼睛热热的,被毛毛的母爱深深震撼。”这样一刻画,养狗的人看了感到格外亲切,不养狗的人看了感到十分新鲜。
七是文风要质朴
“好的文章总是深入浅出的。”这是我与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登建交谈时的一句体会,他深以为然。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越是老辣的作家,文风越是质朴,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个神奇的境界。这就启示我们,散文不要故弄玄虚,弄得花里胡哨,好看是好看,但没有内涵,没有深度。我写了很多回忆童年的文章,用的都是乡村语言,有的还是口语。一些文化不高的人也喜欢看。如我在胡同中,用一个孩子的语调叙述当年在胡同里玩耍的情景:“我最喜欢下雨天,特别是下大雨,湾里的水倒灌到路上,路上的水又倒灌进胡同里。我们管胡同里有水的地方叫阳沟,我们会用铲子把阳沟与大街衔接的地方加深加宽,在阳沟的头上竖上一条网子,竟然可以捉到几条寸把长的小鱼。我有些惊奇,天上怎么会下鱼呢?可能是湾里灌上来的吧。我用一只罐头瓶子把小鱼养起来,能活好几天。”“有一次我走路不小心,在胡同口的砖角上磕破了头,母亲给我煎了2枚鸡蛋,我一口气吃了,用手抹抹嘴角的油,回味着余香。我就跟弟弟说:‘煎鸡蛋太好吃了,你也摔破头吧,摔破头咱娘就给你煎鸡蛋吃。’这句傻话被小姑戏说了好多年。”
八是表述要有跳跃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在文章中穿插一些回忆、矛盾等动人心弦的生活画面。不要把散文写成好人好事,不要写成人物通讯。回避矛盾是对散文的一种伤害。有一位老同志,写的散文非常多,看了也很热闹,但就是缺少矛盾,缺少让人扼腕叹息、唏嘘落泪的情节。我在落霞中,插入了一段回忆:“远方那些熟知的事物依次穿过我的记忆:土屋、猪圈、枣树、柴垛、地瓜窖,还有一位抱着柴禾的小脚女人、六个高矮不一打打闹闹的孩子。我从众多的孩子里面认出了自己,一个背着瘦长身影赶路的少年。我多想喊住他,问他一些有关小脚女人的话题。但我阻止了我的做法,眼前这个安详的女人正用渐渐失去光泽的目光注视着我。我的目光潮热,赶紧装作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人,转身离开,到病房外擦拭我的眼泪。”落霞在鲁北晚报发表后被新华网、太原日报山西发展导报等转载。我在胡同写了童年的快乐,也写了童年的恐惧:“但那个老女人我记忆犹新。老女人有一双鹰隼一样尖锐的眼睛,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更加瘆人,那眼里的光带着钩子,射向你,仿佛要把你的魂魄勾走。我小时候经常与弟弟妹妹,还有二爷爷家的叔叔一起玩捉迷藏等游戏。不管我们玩得多么高兴,老女人大门一开,没等见到她的影子,我们立即散开。在我的心中,她像一个魔影,更像一个老巫女,给人一种阴森腐朽的味道。不但孩子们怕她,大人们也不喜欢她。母亲生前一直喊老女人刘姜,其他大人也这样叫,当然是在老女人不在现场的时候,当着面需要叫娘娘(奶奶)。多年来我一直弄不懂,刘姜是老女人的名字,还是一个绰号。”
以前我也犯过这种错误,就是叙述多,描写少,语速快,不注意刻画人物。再就是不敢触及矛盾。我第一本散文集中有几篇文章原来有矛盾的描写,但在校对的时候,有的朋友和亲属建议我删掉,害怕引起别人的不愉快。现在看来,这样做是错了,文章少了矛盾,就少了曲折,少了曲折,就少了韵味。为弥补这种不足,我在近期的创作中,如实地描写矛盾。如吃的记忆,我写了好几个反面的细节。一个是同学偷学校的馒头被批,一个是同事杀了村里的羊,一个是要饭被侮辱。在父亲给我的七封信中,我写了自己因为接电话没听清楚,被企业由办公室下派车间的实例。
九是结尾要干脆
不要画蛇添足,本来应该结束了,却非要蹩脚地发表一番感慨。要学习电影的手法,留点空白,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在一个论坛,看过一位女作者的文章,写的很是不错,但结尾总要发一番人生感慨,本来是写景的文章,却非要写一大段人生感悟教育人。有的朋友给这位作者提意见,她不但不接受,反而非常反感。想想挺可笑的。我以前也犯过这种错误,总害怕读者看不明白,恨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端给读者,到头来却适得其反。我在落霞中这样结尾:“那一刻母亲的目光更加安详,安详得令我心碎。”在娘花中则幻想了一幅画面:“去年,老家一个弟弟结婚,我坐车回家,快进村的时候,我打开车窗,看到了路边的田野里一大片正在怒放的娘花,像波涛一样在风里起舞。我让司机停下车,急匆匆走下车子,冲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大喊了一声:我的娘花啊,你还认得我吗?!天堂里的娘好像就站在大田里,被漫无边际的娘花簇拥着,朝我微笑着”以瓷的方式爱你从远到近慢慢收回:“我再次打开那首人过情未了,涌现出的却是海瓷集团生产车间的一幅画面——一位妙龄少女,一手擎盘,一手握笔,盘子在手指的调动下轻轻旋转,围着画笔妙曼起舞,一圈圈金线将这个秋天深深留住”
一个巧妙的结尾常常会令读者深深陶醉。
2012年3月10——15日
(在滨州交运报通讯员培训班上的讲稿2012年3月18日)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