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居易不拘役
据说,唐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不容易啊。”(即居大不易) 等到翻看诗稿,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连声叫好,并说:“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即居易不难)

也许,除了说明白居易的确有旷世奇才之外,就是冥冥之中的这寥寥几个字,隐含了白居易亘古不易的谶语和宿命?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他早年仕途颇顺,做到了谏官,曾经主张改革弊政,与当时的宦官、权门、豪绅进行了艰巨的斗争。可以说是,在宦海里“居易不难”!

公元815年他43岁那年,因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此后虽然比较消沉,但在杭州、苏州刺史的任期,他仍做了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比如:主持修缮了杭州白堤等,至今杭州湖滨还有他撰写的记载修缮情况的文章,雕塑了杭州市民送别他的场景雕像。此后的他,方知“居大不易”!

白居易在文学领域的贡献特别丰硕。他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所以能够在李杜之后,确立了自己在唐代诗歌史中与李白杜甫“比肩”的地位。

除了他与元稹共同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其最大的贡献是: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的诗歌,把“新乐府”运动推到了高潮。

但是,窃以为:这些尚不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即使是读了其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我认为:白居易最为难得的是,在平易凡俗的生活里,有一种“心不物役”、“甘于平常”的心态,既能够在庙堂之上以敢进谏言辅佐君王、匡扶社稷,也能在能力绰绰有余的低位造福一方百姓黎民。

也就是说----白居易既“甘居平易”却又不“拘泥行役”!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虽然大气磅礴、洋洋洒洒,但他总是寄情山水和酗酒,总期望登天子堂、平步王侯,一旦不见用,就沉湎于寻仙访道和炼丹成仙,失之于飘逸仙气夙浓、任侠气息太重?

杜甫的写实主义,不愧有“史诗般”的厚重。虽然工于音律,巧夺天工,但他从来没有机会潜下心思,把自己的政治抱负一一施展出来,只能浪迹天涯,失之于凄苦伶仃、沉郁味道太过?

只有白居易,一边把政治理想化为扎扎实实的作为,让百姓载欣载奔;一边寄情于山水的浪漫旅行;一边享受着偎红倚翠的青楼风月;一边对道家的无为养生有很高的领悟,活到了74岁高龄,比“李杜”寿命长得多多!

对于一个把经纶济世、治国安邦作为自己最高理想与最终使命的大诗人,白居易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当被排斥出朝廷权力中心后,他把心里的苦闷释放到山水中去,写了许多特别优美的诗歌。

比如: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把庐山的景色观察得特别细致,上两句甚至经常被作为山地垂直物候变化的经典例子被引用。

再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又如: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杭州春望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青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尽管他写了许多美妙的写景的诗歌,但是,内心的烦恼仍然无法派遣,就沉湎于南国佳人的激赏里--

例如:代诸妓赠送周判官 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古代的青楼不同于西方的妓院,xìng交易不是其主要内容,士大夫文人渴望与青楼女子建立一种无拘无束的朋友般关系。青楼的这种格局也正是在唐代形成的。士大夫于政事之暇,诗酒吟唱,征歌逐舞,陶情风月,被视为风流雅兴,形诸笔墨,便是元白大量赠妓咏妓诗出现的生活基础和心理依据。

郡斋旬日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 白居易

萍醅箬溪醑,水鱠松江鳞。侑食乐悬动,佐欢妓陈席。

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歌节立随袂,舞香遗在茵。

清奏凝未阕,酡颜气已春。众宾勿遽起,群僚且逡巡。

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

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

士大夫文人之狎妓邀唱,还在于妓女较高的艺术修养使文人易与之产生艺术上的精神共鸣,进而有一种“红粉知己”的感觉。

尤其在失意之时,往往生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念头,而风尘女 子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痛苦的经历则易与之达成同病相怜的心灵默契,寻得精神的慰。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曾经以后宫词和贫女(晋谒诗)的形式,对现实的批判特别含蓄和耐人寻味的。

比如: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细品诗之奥妙,层层递进之怨,起伏跌宕之情,多重交错之情境,堪称写“宫女怨”之绝佳之作。泪湿罗巾,写宫女泣涕苦痛之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无奈之幻想;闻前殿歌声,从幻想回到现实;恩断而仍坐等,又写其重萌之幻想;天明不见君王,再写其回归悲苦之现实。借喻文人不被朝廷重用的苦闷,进而营造出一种情境,现实梦幻,更替交织,若梦非梦,似醒非醒,不知凝聚人间多少漫漫长夜之怨,多少悲欢离合之苦,多少凄凄梦幻之情。

又如: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 白居易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

白居易本诗不仅是为尹公亮个人进行感慨叫屈,实际上也是揭露批判当时科举制度的流病。

在本类型诗歌里,最著名的有下面3首,可以相互比较和鉴赏:

1贫女 李山甫

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

当年未嫁还忧老,终日求媒即道狂。

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

2闺意呈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除了上面对现实进行含蓄幽默地反讽之外,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

1自解

房传往世为禅客,王道前生应画师。

我亦定中观宿命,多生债负是歌诗。

不然何故狂吟咏,病后多于未病时。

---------

自注:世传房太尉前生为禅僧,与娄师德友善,慕其为人,故今生有娄之遗风云,王右丞诗:宿世是词客,前身应画师。

2读禅经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3感兴二首

之一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难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之二

鱼能深入宁忧钓,鸟解高飞空触罗。

热处先争灸手去,海时其奈噬脐何。

尊前诱得猩猩血,幕上偷安燕燕窠。

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白居易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但是,只要你对道家与佛学比较了解,就会体会出白居易的感悟和境界,非寻常人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见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

他的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具体追溯了。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此外,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

总之,白居易作为晚唐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为人为文的内涵十分丰富。

我个人认为:他能够在从“变易”的声色犬马的红尘世界,到“不易”的儒家“经纶济世”的宦海沉浮,最后归依到“简易”的释家、道家精神寄托,是特别难能可贵的,非甘于平常心是不能做到。

在滚滚红尘里,白居易心不被外物拘役,在现实与理想中真正精骛八极,几于闲净不染?

春雨2006-6-8于杭州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