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竹林书院
“好热!”小玉拿着汗巾子不停的抹着额上的汗珠。

今日惠娘留在家中操持,宋潜带上小玉出了门,到西湖边上的竹林书院去拜访那儿的山长周明庵老先生。这位周老夫子是穆允河的学兄,宋潜离家前去过穆府一趟,穆允河亲手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带给周老夫子,这样宋潜才有了进入临安学界的敲门砖。

他们一大早就出了门,小玉为了要看看临安风光,西子湖景,特地没让请轿子,而是自己撑着把小伞就出来了。临安果然名不虚传,处处美景,小玉看得目不暇接,喜不自胜,宋潜虽然早来过无数次,但这次有美相伴,感觉顿时不同,神清气爽,连脚步都松快许多。

自从小玉每天带领他做早间体操,宋潜的身体渐渐好了很多,已经不再是原来那副痨病鬼的模样了。脸上的疤痕虽说还在,但经过小玉的调理,正在慢慢的好转中,再也没了原来那种骇人的模样。宋潜知道这一切都是小玉给自己带来的,所以他才更要振作起来,成就功业,让小玉心甘情愿的当他真真正正的妻子。

“要不要在凉棚那儿休息一会,喝口茶水?”宋潜看小玉有些劳累,体贴的问。远处正好有处凉棚,一对老夫妇在那卖茶鬻水,招呼过往游客。

“也好!”小玉点头微笑,两人在凉棚里寻了个位子,点了壶茶水喝起来。

小玉闻着杯中清茶的微香,满足的闭上眼睛,好好品味这一口甘润的清露。好喝啊!怪不得人家说,什么东西最好吃?肚子饿了什么都好吃;什么东西最好喝?嗓子渴了什么都好喝!不过这路边茶摊的茶比起后世茶楼那些贵货来还是高出不止一筹,小玉想起自己以前吃快餐时餐厅给配的那些大叶茶,唉,那些东西也好意思叫茶水!

凉棚很小,只有两三个小桌子,此刻除了他们之外也只有一桌客人。小玉随意看了一眼,倒有些愣住了,好清俊的书生!

那一桌坐了个美貌少年,唇红齿白,丰姿神秀,穿着身浅白儒衫,扎了个包头,手上正在摇一把绢面扇子。小玉心中暗暗赞叹,果然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苏杭的帅哥怎么一个比一个好看?那天见到的医生戚之问就已经算貌若潘安了,但和现在这个少年书生一比,还是略略逊色。那书生身边跟了个小小童子,也长得粉雕玉琢,讨人喜欢,这一主一仆实在是养眼得很!

宋潜低头喝茶,还没发现小玉看帅哥看得出神,反而那书生却感受到了小玉灼热的视线,居然脸上微微泛起红霞,倒害得小玉也不好意思了。拜托,帅哥,我看看而已,你不要把我当女色魔啊!

“天成,咱快到西湖了吧?”小玉见人家被她看得脸红,她只好和宋潜说话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快了,再走一会就到。西湖美景天下知,你可算是有眼福了。”宋潜看小玉杯中已干,又提壶为她满上,催她再喝两口。

“那竹林书院离西湖远不?是不是还要走很久啊?”小玉过去都是以车代步,走路功夫可比不上古人。

“不远,就在曲院风荷附近,我带你看了荷花,就正好能去拜访周老先生。”

邻桌的少年听到“竹林书院”四字,微感诧异的看了他们两人一眼,见宋潜是书生打扮,旋即释然。乃至听到宋潜要去拜访周老先生,又忍不住往这桌多看两眼,宋潜和小玉却未曾察觉,只顾自己说话。

“这位周老先生你可见过?”

“虽然还未见过,但神往已久,家父在日,也常常提到他饱读诗书,人品出众,是位士林领袖。他所开办的竹林书院,可是江南闻名的大书院,许多当朝名宦都曾是此院生员,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位长辈了。穆世叔特地叫我去拜访他,也是希望我能够得到他老人家的一些指点,以使我学业有所精进。”

小玉身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位同行产生了一些好奇。同样是教书,人家可是教出了境界教出了风格教出了水平啊,得好好看看这所传说中的名校竹林书院是个什么模样才是!不过为何叫竹林书院,难道这书院建在一片竹林之中?

一时间,小玉的脑海浮现出了老谋子的《十面埋伏》、李安的《卧虎藏龙》、徐老克的《青蛇》,还有观世音菩萨那一片片的紫竹林……

问了宋潜,才知道根 本没这回事,竹林书院的周围就是大片大片的荷塘,竹子有是有,离竹林可是远得很呢。

“啊?那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它干嘛不叫莲花书院啊。”小玉脑中的电影片段哗啦啦碎成一片,这不是虚假广告嘛!

宋潜说:“我也不知为何周老先生要为其起名为‘竹林’,也许他欣赏魏晋时阮籍嵇康七子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便将书院以此命名吧!”

阮籍、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的故事,中文系毕业的小玉不会不知道,将宋潜的话细细一想,倒也有理,若真是如此,那这位周老先生,确是一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脱俗之人了。

邻桌少年听得宋潜这么一说,又频频向他们望来,这下小玉却看到了,她不禁回望过去,难道这帅哥也是要去竹林书院的?

“小玉,休息好了吗?”宋潜问。

“哦,好了好了,我们走吧。”小玉最后饱餐了一下帅哥的“秀色”,起身随着宋潜离开。

二人不久便到了西湖边上,走上苏堤,小玉深深的为这里美妙的景色倾倒了,脚步不禁慢了下来。宋潜边行边说:“人称西湖周围三十余里,自古迄今,号为绝景,对于西湖这个人间仙境,古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诗篇。”

“我可不知道别人写的,我就记得苏学士那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玉笑道。

其实小玉脑子里关于西湖的名篇着实不少,不过要装文盲就得装的像样点,这才敬业嘛。像什么“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清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以前没到西湖的时候,以为是文人墨客们写的夸大之词,如今真真正正走在水光潋滟的西湖边,才感觉到这里的许多美景是文字无力表述的,实在太美了!

一路上,宋潜为小玉指点说那是“平湖秋月”,这是“断桥残雪”还有“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南屏晚钟”等等,把小玉看的是惊喜不断,流连忘返。西湖不但有诗情画意、阳春白雪的高雅,如画舫轻舸,台榭亭阁,它周围还有许多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如吹弹、舞拍、杂剧、搓弄、胜花、投壶、花弹、杂艺、散耍、讴唱等等,不可胜数,宋潜告诉她,那些都统统称为“赶趁人”,全是来给游客们表演的。整个西湖就像一个大舞台,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挥洒,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这儿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走了半日,终于到了“曲院风荷”,那“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濒临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几十亩中荷塘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不一而足,远远望去,莲叶田田,菡萏妖娆。

“从这座小桥过去,就是竹林书院的大门啦!”宋潜引着小玉往前走,小玉刚换了个手撑伞,不经意的又看到了刚才那个俊俏书生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走着。果然是同路人!

那书生赶急两步,走上前来冲宋潜做了个揖,说:“兄台是去往竹林书院吗?”

宋潜一愣,不过迅速回礼道:“正是。”

“小可正是竹林书院的学生,如不嫌冒昧,就由我为二位带路,如何?”少年书生声音清脆,小玉看他面嫩,心想估计这孩子还没到变声期吧?怪不得刚才他一直盯着咱们看,原来是那儿的学生。

当下宋潜与书生互通了姓名,那书生自称周嘉,宋潜问他表字,他略迟疑了一会,才回答说未及弱冠,不曾有字。宋潜两人随着周嘉主仆走过小桥,果然没几步就来到了竹林书院门前。

小玉没想到,古代的学校是这个样子的。这也叫学校?分明是公园嘛!

竹林书院外立山门,并无围墙,一入门内,是一个不小的空旷广场,杂植花木,间以假山,广场正对过去就是一间大厅,往两边各为房舍,估计就是书院的教室。小玉暗想,古代的学生,真享受啊,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太幸福了。想起自己原来工作的那所高中,树木的数量是十只手指能数完,杂草都不多半根,怪不得现代人都近视呢,读书读累了又不能看看绿色,眼睛能好吗?(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