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不期而遇
第五十八章  不期而遇

由于进了一批质量有问题的摩托车,建设和单位的领导吵翻不干了,停薪留职回了家。弄了个面的跑出租。建设玩车是老本行,轻车熟路。有本子,还会修,干这个正合适。这时满大街的出租车比两年前增加了一倍多,钱不象以前好挣了。建设四处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他盘算着用两年时间挣回车钱,两年后就可以看见钱了。

机关和企业里,陆续有人主动辞职或停薪留职下海挣大钱。这些人有的挣了大钱,有的被呛了水后,就赶紧往岸上爬。胆小怕事,工作稳定,安分守己的人求稳怕乱,海里的景色看也不敢多看一眼,死工资虽不多,花起来也不能随心所欲,但心了踏实。

不过这踏实也是相对而言的,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自己的工作变得不踏实,甚至到最后连一点踏实的感觉都找不到。给父亲过七十岁生日时,一家人凑到一起聊起了这个问题。

建章说他们单位快维持不下去了。一把手换了好几个,现在这个更不得了,只顾自己合适。职工**告状,上面就一个劲地往下压,说企业还能维持生产,让职工以安定团结为重,还把联名告状信反馈回厂。厂长抓住领头的狠狠地整了几个。上面认为厂长搞企业有功,出点小毛病在所难免,什么问题也没解决。

建业说,对,我在管企业的机关呆这么多年,知道机关里的老爷作风。上级领导为什么护着厂长而不管工人的死活,关键是厂长能给他交管理费。我也跟工作组到企业搞过调查,有的企业就是乱搞,班子不团结,厂长一手遮天,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全力没有制约,厂子垮掉是迟早的事,最后吃亏倒霉的事工人。

建军不这么认为,他说,我看不光是这些,要是就那么简单,象毛老头当年杀刘青山张子善那样,狠狠地杀他一批,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还可以为计划生育减少人口出把力。问题是当了官以后学坏的人太多,没听人说么,真要是把现在的厂长都枪毙了,肯定有冤枉的,要是隔一个枪毙一个又有漏网的。这话说得可能有点过。想当初企业盲目上马,只要你申请,有关部门就批,全不管这种产品国内有多少生产厂家,还有多大市场,到底该不该上。开始时物资紧缺,人们一见面就问手里有没有钢材,好像中国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钢材经销商。从市场供应不足,到后来无序竞争,大家是什么挣钱就干什么,一窝蜂地上。现在到了尝苦果的时候了,政府部门的责任失误,都转嫁到企业或职工身上,什么产业调整,产品老化,技术落后,呼啦一下转眼之间全来了。这里是有企业的问题,但政府部门是干什么吃的,就没有一点责任?要我看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这一条就是上级主管部门的失职,那是用人不当,管理不严。问题一成堆,企业高不下去了,得,这下对不起了,工人老大哥们,你们为国家分忧下岗回家自谋生路去吧,谁让你们当初进错了门投错了胎,要是进了机关或事业单位哪有这事。能解决的给你几个生活费,别饿死,社会主义可不能饿死人。发不了生活费的你们就去告,把政府告烦了,就东凑西借拆了东墙补西墙给你们发些生活费。

建军长篇大论就职演说般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说的一家人目瞪口呆,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这些东西。

建设听建军说的解气,就起哄架秧子说,真没看出来,你还知道不少,还有这种见识,我看你应该到国务院去当经济顾问。叫我看,你刚才说的那叫什么,那叫当官的感冒,老百姓吃藥。现在的社会都乱了套。人们精神空虚,不知该信什么。现在是好人怕坏人,大街上,商店里,汽车上,遇到打架小偷什么的,谁也不敢管,谁管谁就惹麻烦,围观的人都站在旁边看热闹,谁也不帮你,想帮的也不敢伸手,怕管闲事落不是。报纸电视都说,英雄流血又流泪。街上有个老头老太太摔倒了,或者有人被车撞了,谁敢上去管,你管了不但没什么好处,弄不好人家还要把你粘上,抓不到肇事者怎么办?医疗费总得有人掏吧。碰到这种事你就绕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实在觉得良心上过不去,那你就打个电话,叫“110”来解决。现在是不挣钱的骂,挣了钱的也骂。不挣钱的吃饭成问题的,说这社会发展的怎么还不如毛老头那会,那时东西少可人人有份,人与人相比,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现在倒好,商店里什么都有,可你兜里就是没钱。挣了钱和挣了大钱的也骂,他不和那些吃饭都成问题的比,他和那些比他挣得多的比,认为这世道不公平,别人的钱来得太容易。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对,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从八十年代就提社会风气好转,现在都快九十年代了,怎么还看不出个好来。

父亲实在听不下去了,他不能容忍孩子们这样发牢骚地评价社会。他说,住口,不许再胡说八道。这社会真要象你们说的那样,和解放前有什么两样。你们说这话就是不掏良心。想想咱家以前过的日子,再看看现在,你们还有啥不知足的。一个家过日子还难免出点这事那事,这么大一个国家,哪能一点事都没有,出点问题那还不是正常的?新闻联播你们也都看,哪个国家比咱们事少。总不能揪住一点阴暗面,就把整个社会说得一无是处吧。

遭到父亲的反对,大家都不敢再随心所欲地大放厥词,接着父亲的话茬,又纷纷抱怨起父亲早年没把握住机会。

父亲老实敦厚,为人正直,从不昧心干对不起良心的事。解放前父亲做小买卖小本经营,55年公私合营后,他在合营店里管保卫兼下夜。由于拿公家东西当回事,深受领导信任,不久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后来上级有意提拔他做领导工作,别人写好讲话稿让他上台念,他死活不肯上台,同事都说他是死狗扶不上墙,领导的工作岗位自然与他无缘。他的入党介绍人和一些同事,后来有的成了市级领导,他却很少找人家帮忙。为此家里人每遇到难事总要唠叨,埋怨父亲当年没混个一官半职的,不然这个家的日子也不至于过得这么难。父亲则说,我不是当官的料,也就这样了,说啥也白搭。这个世界全凭自己闯,你们干好干坏,全凭自己。

话题不由得又扯到建业身上。说来建业也是双喜临门。也该着走顺字了,学费的问题刚解决,紧跟着没多久,他的终身大事也终于有了着落。女方就是原来住在后院的同班同学树兰。

树梅由于搞对象得了精神分裂症,住进了精神病医院。没多久,树梅父亲的单位分了新房,一家人就都搬走了。这一走就是十年。这期间建华到医院看过树梅几次,树梅对她很冷淡,好像根本不认识她。建华很伤心,后来逐渐去的少了,再后来干脆不去了。树生还与建军来往,但不象以前住前后院时接触的那么频繁,都参加了工作,忙得见面的机会也少了。树兰和建业这一对同学毕业后就从未见过面。上高中后两人还是同学,还是互相间不说话,但建业对她的敌意早已淡如云烟。

两人的见面纯属偶然。建业正一门心思上业大。那天下班后在办公室里做题,有一道难题怎么也解不出来。看了一下表,快上课了。他赶忙收拾好书本,跑出办公楼,骑上车就走。路上,那道难题又从脑子里钻出来,正百思不得其解,就听“哐”的一声,他和别人撞了车。前边的人摔倒在地,他也险些摔倒,他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把自行车打在路边,准备去扶被他撞倒的人。被撞之人也抬起头来看他。建业伸出一半的手停住了,他看到倒在地上的人是久未见面的树兰。两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两人不期而遇的目光中夹杂着几分尴尬,同时还有几分探求。住在前后院,坐在前后桌,由于一点小事吵架后,十几年没说过一句话,毕业后从未见过面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相遇。这么多年有什么变化?现在干什么?该不是以前的老样子吧。

树梅的痴呆对树兰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个在全校乃至全市赫赫有名的女孩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想当年在全市万名学生大会上发过言,当过红小兵、红卫兵大队长的树兰,是一个响当当叱咤风云的人物。树梅的痴呆使她从里到外象换了一个人。她怎么也弄不明白母亲为什么那么对待树梅,她知道母亲是那样的爱树梅,以至于小时候的她总是由于这个和母亲和树梅吵架,她甚至当面问母亲自己是不是抱养的。难道这爱就应该是不顾一切的么?而树梅明明不愿意接受母亲对她的这种特殊的爱的,可她就是不抵制,不反抗,而让自己的内心去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重负,默默地使自己成为历史戏剧中的悲剧人物在现代社会的翻版。树兰不再是那个爱说爱笑,活泼好动,成绩优秀的小姑娘,象在终日思考一个永远也没有答案的问题,活脱脱一个学生时代的建业。树兰难以置信的变化使她不再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不管老师如何开导,如何找家长做工作,都不能找回昔日的她。高中毕业的树兰没有参加高考,直接参加了工作。

女大十八变。十几年的风雨岁月,把天真活泼的树兰修饰的亭亭玉立,美若桃花。但号称厂花的她至今孤身一人,名花无主。学生时代的巨变虽然在参加工作后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自我封闭的性格使她和外界总像隔着一层膜。到了搞对象的年龄,本厂的她看不上,别人介绍的个个不如意。一晃到了今天。

建业伸出的手在空中停了片刻还是向前伸去,他一把扶起树兰的自行车。再去扶树兰时,树兰已摇晃着站了起来。她扶着自行车试了试,还好,没伤着哪里,只是脚扭了一下,不敢太使劲。

建业束手无策。两只手毫无目的的搓着。他首先开口说,怎么是你?伤着没有?

树兰淡淡地笑了一下,脸上飞过一抹红晕,说,没,没伤着。

建业还想说点什么,一时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他在脑子里翻腾着,他在找词。

树兰又活动了一下脚,还有些疼。他抬头望了一下建业,打破了片刻的沉默,说,你,骑这么快,有事吧?

建业猛醒,一拍后脑勺说,糟糕,上课了。

树兰说,你在上业大?那快走吧,别误了。

建业说,不,我还是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树梅说,别,没事,我能走,你还是去上课吧。

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使建业还想与树兰继续呆下去,而树兰却很坚决地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不得不走。二人互相留下了联系电话。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