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走访百姓秋收情况

沈苍澜听完,点了点头,“明年,也最多就是解决内需,要想卖出国,怎么也得后年或者大后年。不用愁,等到时候种出来的量吴国已经消化不完了后,记得让人给我送信,我让人来拉,或者让云阁直接来找我。”

太子点头,“有侯爷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我放开的让百姓们种。”

沈苍澜点头,“如今要想改变土地的质地,就得多种粮食,多撒粪,收完秋,百姓们没事干的时候,就让继续开荒地,要加大政策,鼓励百姓们开荒地,谁家开出来就是谁家的,就可以种粮食,种出来的东西,朝廷秋天要派人去收,再在各地城镇开粮铺,卖给城里人,或者各地要是有大粮商,也可以卖给他们,让他们在铺子里卖,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肯定要加利,价格就会高一些。反正你记得,朝廷插手,能保证农民们辛苦种田后能赚到一些钱。如果让粮商们直接去跟百姓收,则会降低价格购粮,抬高价格出粮,以保证他们的利益。”

沈苍澜话落,太子重重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锦绣接着道:“朝廷自己开粮铺来卖,同时还可以派出人去教这些东西怎么做着吃更好吃的做法,这样也有利于各种吃法的传播。像花生,是今年的新花生的话,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可以煮了花生豆和凉菜拌着吃,也可以油炸花生豆,炒菜里放着吃,总之,只要有心试验,吃法多的是。尤其是过时过节,炒花生炒豆子炒瓜子更是招待客人的常备零食。”

百姓们听到侯爷和公主与太子的话,很高兴,也很震撼,知道朝堂不会不管他们,一个个的就决定放心大胆的多种,种出来不止自家能吃,也能卖钱。

太子带着他们在外面转着看了五天,这五天,基本都是住在百姓家里,大多是村长家,村长家一般房子多,能住的下他们这一行十几个人。

锦绣还跟那些村里的婶子们一起做饭,教他们一些收回来的土豆和红薯,花生或者红豆的一些新吃法。

基本上,村长一声吼,全村的媳妇们都会跑来看,跟着锦绣学。她们想学,锦绣就认真的教。

男人们则是坐在一起,等着太子和侯爷问话。

随行的官员不多,只有一个工部的侍郎带着一个员外郎一路跟着他们,是太子找出来陪着他们的。

可以说,五天的时间,他们走访了十几个村子,住过五个村子,五个村子因为他们的到来,变的非常的热闹。

沈苍澜和太子也不高傲,与百姓们一起喝酒,一起吃饭,聊种庄稼。

晚上,婶子们也都是把家里最好的被褥拿出来给他们用。

对于百姓的热情,锦绣很感动,也会教她们一些平常的生活小常识,能让他们生活的更好一些。

五日后,他们回到京城,沈苍澜开始跟太子去钻石加工厂忙乎起来。

钻石加工厂如今有工人三百多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人们每个月的工钱都能按时发放,一个个的也都很开心,至于他们做的活,就是在跟石头对抗,把这些石头从大石头切割成小石头,再把小石头切割成更小的石头,最后以道工序的车间,是定型车间,他们用的工具,是最锋利的钻石刀,有最精细的研磨器,能把钻石修整成最终装箱的样子。

整个厂子里,工序分为了五道,每道工序五个车间,一共二十五个大车间,每个车间十几个人,每个人一个月的工钱是一两五银子,这工钱,平均下来,一天五十文,算是好工钱了,外面做苦力的人们,日工钱是三十文,好一些的,四十文,五十文如今是高工钱,因此,很多人想进这个钻石加工厂,在厂子里的,更是都很卖力的在干活,生怕因为偷懒被赶出去。

曾经也有过那么两个,觉得反正一个月就那么多钱,多做少做都一样,结果就被巡逻的侍卫发现了,直接就给拎出去开除了。

自那以后,再没人敢偷懒,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上午工作四个时辰,下午工作三个时辰,这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了,没不想拥有?

管理这个钻石厂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吴国朝廷派的,是太子的人,叫莫尤。沈苍澜这边,派的是白楼的人,叫何珩,很得沈苍澜信任的一个人。

刚开始,莫尤还有点看不上何珩,想要压过何珩当老大,谁知,后来,他才发现,这何珩,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平时不搭理他的挑衅只是懒的与他计较,这莫尤才慢慢的对何珩心服口服,甘愿臣服于他。

如今,这钻石厂里,侍卫和管理者,大多都是沈苍澜的人,而且,还都是有功夫的人,如果有哪个想闹事,侍卫们的拳头比你还硬。

这也是如今太子和沈苍澜他们来了,能看到几百人的厂子依旧很有秩序,没人敢闹事的原因。

何珩告诉沈苍澜,这一次他们回去,能再带走五车钻石。

这次有锦绣,沈苍澜决定不用车队了,他们会拖慢速度。

“让人把这五车送到宝月山庄放到我的院子里即可。”沈苍澜嘱咐何珩。

何珩带着人点好五车货,写好清单,他自己和莫尤签字按手印确认,拿着账房算出来的价格,一起去找太子和沈苍澜签字确认。

五车钻石最后送往宝月山庄。

沈苍澜他们也决定三日后离开吴国。

这一次看过,他也已经基本确定了,一年的生产量,也就是五车钻石,每车是三十箱子,一共一百五十箱。

这五车,也差不多是沈国两个铺子,姚国和金国各一个铺子一年多的销量。

这五车,沈苍澜又给吴国付了十万两。

同时,他们把三年来的帐也算了一下,一共算了三天,除去所有的成本核算,沈苍澜和太子每人分得三万两。

也就是说,沈苍澜付的两次共计二十万两,有四万两,是付给了工人的工钱,和一些平时的开销,有十万两,入了国库,作为了石头的成本。

而这些,才只是动了一个石矿上的十几块大石头,连一个矿的一个角都没搬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