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也是明君
近年来,也不知是怎么了,影视上,著作中,有一股颂扬皇帝之风,把暴君秦始皇说成“千古一帝”把穷兵黩武的成吉思汗、汉武帝说成“赫赫战功”把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康熙乾隆说成“康乾盛世”这不,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新著隋炀帝传又把隋炀帝称为“功业显隆”的明君。
袁教授在书中称,同样是亡国之君,隋炀帝主观上极欲成为圣君,绝非前朝昏庸之君齐后主、陈后主等辈可比,倒是后朝圣君唐太宗与其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很必要的措施。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更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炀帝还是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谱,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的结论是:隋炀帝功业显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见2005年1月31日报刊文摘)
隋炀帝是个“功业显隆”的圣君吗?
众所周知,早在隋炀帝争夺太子地位时就上演了一出出喜剧:为了讨得他亲娘独孤氏的欢喜,忍不住去亲近小老婆;为了表明自己的简朴,在亲爸来造访时,赶紧在豪华用品上抹灰;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硬是推开卫士送上的雨披,假模假式地与大家一起淋雨。当上皇帝后,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玩主”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他根本不是什么“意在控扼山东,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措置”而是为了穷奢极欲地玩乐。城内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是隋炀帝的住处,方圆达二十余里。城西造了显仁宫“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的奇树异石,又搜求海内花草禽兽,充实花苑。”显仁宫造完,又建西苑,方圆二百里。有三座高山,一条大河。河的两边连着十六座大院,每个院中有一位四品夫人坐阵,迎候炀帝。炀帝喜欢趁着月色,领数千宫女,骑马游逛。千人千骑,人声鼎沸。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河北一百多万民工开通济渠,又征调淮南民工十余万,疏浚邗沟。大业四年,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并凿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这样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五千多华里长的人工河,历时六年完工。这条河虽然成为南北交通动脉,却是由森森白骨开凿而成。那时,这条运河就是两岸百姓欣赏隋炀帝气派和无耻的舞台。隋炀帝的坐乘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船高四层,仅中间两层就有120多两屋子。他一次出巡的船上船下工作人员就有八万人。船队由隋炀帝的第一条船出发后的第五十天,最后一条船才离开出发地,一路连绵二百余里。为了满眼春色,他在冬天里用红绿绸缎装饰花草树木;为了营造夜晚出游时的浪漫,他让人捕捉数斛萤火虫放于山谷,光如白昼;他一次出巡的仪仗,三万六千人扛着,用尽了沿途数千里内飞禽走兽的羽毛;为了摆谱摆阔,将京城内所有略懂音乐的人集中起来演出,一共有一万八千多人,一演一个月。还让所有的饭铺酒店只要有外族人来,免费就餐。这就是袁教授所说的“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
不错,那个让中国读书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制度的始作俑者是隋炀帝。如同修宫殿、开凿大运河一样,科举制度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隋炀帝确实能写一手好诗文。他的东宫春就写得不错:“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透迤动珠玉,千风万岁阳春曲。”他这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于是设了科举制考考。内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隋炀帝不高兴了,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在薛被杀时,隋炀帝还无不讥讽的说:“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还有一个著作佐郎王胄,诗文被社会奉为范文。炀帝也把他杀了。临杀前,隋炀帝还颂其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并问“你还能作此语吗?”这就是他“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隋炀帝荒淫无道,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当年文帝尸骨未寒,他就迫不及待逼奸其父的宜华夫人;他建造一个可以移动的飞行殿,极尽奢侈;他把僧、尼、道士及女官弄在一起淫乱,号称“四道场”这就是“统一经学”“儒道佛三教并重”?!他两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原因和目的都不清楚,死伤数十万人,耗费不计其数。这个历史上的小丑,怎么能建立什么“功业显隆”留下的只能是骂名!又怎堪与后期圣君唐太宗“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呢!
在中国封建皇帝打倒百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又掀起了一股为歌颂皇帝,颂扬皇权之风气?连北京大学教授这样的“文化人”都来鼓噪凑热闹,除了标新立异、凑凑热闹之外,恐怕与一些人的皇权思想、封建思想有关。连昏庸的隋炀帝都颂为“功业显隆”的圣君,如此下去,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四百多个皇帝岂不都成了圣君?皇帝治下之世岂不都成了“盛世”?!中国人民期待百年的民主政治还有望吗?! 近年来,也不知是怎么了,影视上,著作中,有一股颂扬皇帝之风,把暴君秦始皇说成“千古一帝”把穷兵黩武的成吉思汗、汉武帝说成“赫赫战功”把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康熙乾隆说成“康乾盛世”这不,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新著隋炀帝传又把隋炀帝称为“功业显隆”的明君。
袁教授在书中称,同样是亡国之君,隋炀帝主观上极欲成为圣君,绝非前朝昏庸之君齐后主、陈后主等辈可比,倒是后朝圣君唐太宗与其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很必要的措施。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更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炀帝还是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谱,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的结论是:隋炀帝功业显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见2005年1月31日报刊文摘)
隋炀帝是个“功业显隆”的圣君吗?
众所周知,早在隋炀帝争夺太子地位时就上演了一出出喜剧:为了讨得他亲娘独孤氏的欢喜,忍不住去亲近小老婆;为了表明自己的简朴,在亲爸来造访时,赶紧在豪华用品上抹灰;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硬是推开卫士送上的雨披,假模假式地与大家一起淋雨。当上皇帝后,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玩主”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他根本不是什么“意在控扼山东,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措置”而是为了穷奢极欲地玩乐。城内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是隋炀帝的住处,方圆达二十余里。城西造了显仁宫“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的奇树异石,又搜求海内花草禽兽,充实花苑。”显仁宫造完,又建西苑,方圆二百里。有三座高山,一条大河。河的两边连着十六座大院,每个院中有一位四品夫人坐阵,迎候炀帝。炀帝喜欢趁着月色,领数千宫女,骑马游逛。千人千骑,人声鼎沸。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河北一百多万民工开通济渠,又征调淮南民工十余万,疏浚邗沟。大业四年,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并凿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这样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五千多华里长的人工河,历时六年完工。这条河虽然成为南北交通动脉,却是由森森白骨开凿而成。那时,这条运河就是两岸百姓欣赏隋炀帝气派和无耻的舞台。隋炀帝的坐乘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船高四层,仅中间两层就有120多两屋子。他一次出巡的船上船下工作人员就有八万人。船队由隋炀帝的第一条船出发后的第五十天,最后一条船才离开出发地,一路连绵二百余里。为了满眼春色,他在冬天里用红绿绸缎装饰花草树木;为了营造夜晚出游时的浪漫,他让人捕捉数斛萤火虫放于山谷,光如白昼;他一次出巡的仪仗,三万六千人扛着,用尽了沿途数千里内飞禽走兽的羽毛;为了摆谱摆阔,将京城内所有略懂音乐的人集中起来演出,一共有一万八千多人,一演一个月。还让所有的饭铺酒店只要有外族人来,免费就餐。这就是袁教授所说的“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
不错,那个让中国读书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制度的始作俑者是隋炀帝。如同修宫殿、开凿大运河一样,科举制度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隋炀帝确实能写一手好诗文。他的东宫春就写得不错:“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透迤动珠玉,千风万岁阳春曲。”他这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于是设了科举制考考。内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隋炀帝不高兴了,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在薛被杀时,隋炀帝还无不讥讽的说:“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还有一个著作佐郎王胄,诗文被社会奉为范文。炀帝也把他杀了。临杀前,隋炀帝还颂其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并问“你还能作此语吗?”这就是他“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隋炀帝荒淫无道,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当年文帝尸骨未寒,他就迫不及待逼奸其父的宜华夫人;他建造一个可以移动的飞行殿,极尽奢侈;他把僧、尼、道士及女官弄在一起淫乱,号称“四道场”这就是“统一经学”“儒道佛三教并重”?!他两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原因和目的都不清楚,死伤数十万人,耗费不计其数。这个历史上的小丑,怎么能建立什么“功业显隆”留下的只能是骂名!又怎堪与后期圣君唐太宗“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呢!
在中国封建皇帝打倒百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又掀起了一股为歌颂皇帝,颂扬皇权之风气?连北京大学教授这样的“文化人”都来鼓噪凑热闹,除了标新立异、凑凑热闹之外,恐怕与一些人的皇权思想、封建思想有关。连昏庸的隋炀帝都颂为“功业显隆”的圣君,如此下去,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四百多个皇帝岂不都成了圣君?皇帝治下之世岂不都成了“盛世”?!中国人民期待百年的民主政治还有望吗?! 展开全部内容
袁教授在书中称,同样是亡国之君,隋炀帝主观上极欲成为圣君,绝非前朝昏庸之君齐后主、陈后主等辈可比,倒是后朝圣君唐太宗与其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很必要的措施。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更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炀帝还是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谱,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的结论是:隋炀帝功业显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见2005年1月31日报刊文摘)
隋炀帝是个“功业显隆”的圣君吗?
众所周知,早在隋炀帝争夺太子地位时就上演了一出出喜剧:为了讨得他亲娘独孤氏的欢喜,忍不住去亲近小老婆;为了表明自己的简朴,在亲爸来造访时,赶紧在豪华用品上抹灰;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硬是推开卫士送上的雨披,假模假式地与大家一起淋雨。当上皇帝后,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玩主”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他根本不是什么“意在控扼山东,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措置”而是为了穷奢极欲地玩乐。城内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是隋炀帝的住处,方圆达二十余里。城西造了显仁宫“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的奇树异石,又搜求海内花草禽兽,充实花苑。”显仁宫造完,又建西苑,方圆二百里。有三座高山,一条大河。河的两边连着十六座大院,每个院中有一位四品夫人坐阵,迎候炀帝。炀帝喜欢趁着月色,领数千宫女,骑马游逛。千人千骑,人声鼎沸。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河北一百多万民工开通济渠,又征调淮南民工十余万,疏浚邗沟。大业四年,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并凿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这样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五千多华里长的人工河,历时六年完工。这条河虽然成为南北交通动脉,却是由森森白骨开凿而成。那时,这条运河就是两岸百姓欣赏隋炀帝气派和无耻的舞台。隋炀帝的坐乘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船高四层,仅中间两层就有120多两屋子。他一次出巡的船上船下工作人员就有八万人。船队由隋炀帝的第一条船出发后的第五十天,最后一条船才离开出发地,一路连绵二百余里。为了满眼春色,他在冬天里用红绿绸缎装饰花草树木;为了营造夜晚出游时的浪漫,他让人捕捉数斛萤火虫放于山谷,光如白昼;他一次出巡的仪仗,三万六千人扛着,用尽了沿途数千里内飞禽走兽的羽毛;为了摆谱摆阔,将京城内所有略懂音乐的人集中起来演出,一共有一万八千多人,一演一个月。还让所有的饭铺酒店只要有外族人来,免费就餐。这就是袁教授所说的“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
不错,那个让中国读书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制度的始作俑者是隋炀帝。如同修宫殿、开凿大运河一样,科举制度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隋炀帝确实能写一手好诗文。他的东宫春就写得不错:“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透迤动珠玉,千风万岁阳春曲。”他这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于是设了科举制考考。内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隋炀帝不高兴了,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在薛被杀时,隋炀帝还无不讥讽的说:“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还有一个著作佐郎王胄,诗文被社会奉为范文。炀帝也把他杀了。临杀前,隋炀帝还颂其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并问“你还能作此语吗?”这就是他“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隋炀帝荒淫无道,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当年文帝尸骨未寒,他就迫不及待逼奸其父的宜华夫人;他建造一个可以移动的飞行殿,极尽奢侈;他把僧、尼、道士及女官弄在一起淫乱,号称“四道场”这就是“统一经学”“儒道佛三教并重”?!他两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原因和目的都不清楚,死伤数十万人,耗费不计其数。这个历史上的小丑,怎么能建立什么“功业显隆”留下的只能是骂名!又怎堪与后期圣君唐太宗“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呢!
在中国封建皇帝打倒百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又掀起了一股为歌颂皇帝,颂扬皇权之风气?连北京大学教授这样的“文化人”都来鼓噪凑热闹,除了标新立异、凑凑热闹之外,恐怕与一些人的皇权思想、封建思想有关。连昏庸的隋炀帝都颂为“功业显隆”的圣君,如此下去,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四百多个皇帝岂不都成了圣君?皇帝治下之世岂不都成了“盛世”?!中国人民期待百年的民主政治还有望吗?! 近年来,也不知是怎么了,影视上,著作中,有一股颂扬皇帝之风,把暴君秦始皇说成“千古一帝”把穷兵黩武的成吉思汗、汉武帝说成“赫赫战功”把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康熙乾隆说成“康乾盛世”这不,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新著隋炀帝传又把隋炀帝称为“功业显隆”的明君。
袁教授在书中称,同样是亡国之君,隋炀帝主观上极欲成为圣君,绝非前朝昏庸之君齐后主、陈后主等辈可比,倒是后朝圣君唐太宗与其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一样,是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营造东都洛阳,意在控扼山东,是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很必要的措施。其他如掘长堑,置关防,修驰道,筑长城等大型工程,都旨在加强国防。至于置仓储粮、三巡江都,更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炀帝还是个出色的诗人,自小善属文,诗赋雄丽;又倡导艺术,赏析书画,繁盛百戏。在文治方面,创设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取士制度,并兴办学校,敦奖名教,统一经学,整理图谱,儒道佛三教并重,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者的结论是:隋炀帝功业显隆,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见2005年1月31日报刊文摘)
隋炀帝是个“功业显隆”的圣君吗?
众所周知,早在隋炀帝争夺太子地位时就上演了一出出喜剧:为了讨得他亲娘独孤氏的欢喜,忍不住去亲近小老婆;为了表明自己的简朴,在亲爸来造访时,赶紧在豪华用品上抹灰;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硬是推开卫士送上的雨披,假模假式地与大家一起淋雨。当上皇帝后,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玩主”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开始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他根本不是什么“意在控扼山东,强化中央政府控制能力的措置”而是为了穷奢极欲地玩乐。城内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是隋炀帝的住处,方圆达二十余里。城西造了显仁宫“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的奇树异石,又搜求海内花草禽兽,充实花苑。”显仁宫造完,又建西苑,方圆二百里。有三座高山,一条大河。河的两边连着十六座大院,每个院中有一位四品夫人坐阵,迎候炀帝。炀帝喜欢趁着月色,领数千宫女,骑马游逛。千人千骑,人声鼎沸。
也是在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河北一百多万民工开通济渠,又征调淮南民工十余万,疏浚邗沟。大业四年,引沁水南达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并凿京口至余杭的江南河。这样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五千多华里长的人工河,历时六年完工。这条河虽然成为南北交通动脉,却是由森森白骨开凿而成。那时,这条运河就是两岸百姓欣赏隋炀帝气派和无耻的舞台。隋炀帝的坐乘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船高四层,仅中间两层就有120多两屋子。他一次出巡的船上船下工作人员就有八万人。船队由隋炀帝的第一条船出发后的第五十天,最后一条船才离开出发地,一路连绵二百余里。为了满眼春色,他在冬天里用红绿绸缎装饰花草树木;为了营造夜晚出游时的浪漫,他让人捕捉数斛萤火虫放于山谷,光如白昼;他一次出巡的仪仗,三万六千人扛着,用尽了沿途数千里内飞禽走兽的羽毛;为了摆谱摆阔,将京城内所有略懂音乐的人集中起来演出,一共有一万八千多人,一演一个月。还让所有的饭铺酒店只要有外族人来,免费就餐。这就是袁教授所说的“名垂千古的伟大功业”!
不错,那个让中国读书人又爱又恨的科举制度的始作俑者是隋炀帝。如同修宫殿、开凿大运河一样,科举制度也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隋炀帝确实能写一手好诗文。他的东宫春就写得不错:“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透迤动珠玉,千风万岁阳春曲。”他这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于是设了科举制考考。内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隋炀帝不高兴了,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在薛被杀时,隋炀帝还无不讥讽的说:“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还有一个著作佐郎王胄,诗文被社会奉为范文。炀帝也把他杀了。临杀前,隋炀帝还颂其诗句“庭草无人随意绿”并问“你还能作此语吗?”这就是他“积极影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隋炀帝荒淫无道,他把国家当成游乐场,当年文帝尸骨未寒,他就迫不及待逼奸其父的宜华夫人;他建造一个可以移动的飞行殿,极尽奢侈;他把僧、尼、道士及女官弄在一起淫乱,号称“四道场”这就是“统一经学”“儒道佛三教并重”?!他两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原因和目的都不清楚,死伤数十万人,耗费不计其数。这个历史上的小丑,怎么能建立什么“功业显隆”留下的只能是骂名!又怎堪与后期圣君唐太宗“有着十分相似的资质、经历和功业”呢!
在中国封建皇帝打倒百年之后的今天,为什么又掀起了一股为歌颂皇帝,颂扬皇权之风气?连北京大学教授这样的“文化人”都来鼓噪凑热闹,除了标新立异、凑凑热闹之外,恐怕与一些人的皇权思想、封建思想有关。连昏庸的隋炀帝都颂为“功业显隆”的圣君,如此下去,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四百多个皇帝岂不都成了圣君?皇帝治下之世岂不都成了“盛世”?!中国人民期待百年的民主政治还有望吗?!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