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每有良朋

46每有良朋

次孙女?徐郴喉中一甜,一口鲜血喷出,“次孙女,次孙女……”阿迟是实际上的长孙女,但在京城,号称徐大小姐的另有其人,阿迟一直被视为“二小姐”。次孙女,阿迟,我可怜的孩子。

张劢忙过来扶住徐郴,自怀中拿出帕子替他擦拭唇角血迹,“伯父您怎么了?我这便唤大夫前来。”徐郴无力抓着他的手,声音虚弱,“仲凯,不请大夫,我没事。”不过是急怒攻心罢了,不值得瞧大夫。

他虽面白如纸,语气中却有坚定之意,张劢不敢逆他心意,一手扶着他,一手要过张并手中的小纸片看了。伯父,这算个什么事,也值得您这样。您今天便将世妹许配人家,写下婚书,放了文定,再难更改。

张并缓缓说道:“京城有位徐大小姐,南京也有位徐大小姐,十几年了,这时再论序、改称呼,殊无必要。徐府分家即可,长房论长房,二房论二房,互不相干。徐兄,二房有次女,三房有次女,长房可是只有令爱一位大小姐。”

徐郴先是心中一宽,继而黯然神伤。父亲若不是被逼到绝境,断断不会做出这样自损声名之事。阿迟是可以这么着摘出来,父亲怎么办?他老人家已是年近六十,此时不知作难成什么模样。

更何况,继夫人怎会允许分家,看阿迟逍遥自在?难不成自己赶在此时此刻去和继夫人相争,让父亲左右为难,雪上加霜?徐郴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张劢扶着徐郴,目光看向父亲。张并沉静坐着,并不说话。形势如此明朗,徐家五姐妹如今全部没定亲,徐次辅便想按次序来,送出次孙女-----长孙女毕竟尊贵些,给人做妾,太也不像。

可谁是次孙女呢?这可有说头了。殷夫人声称阿迟是次孙女,徐郴夫妇却从未承认;如果硬要阿迟进严府,只怕徐家要大费周章,单是争论谁大谁小,便是一场口水战。

京城一位大小姐,南京一位大小姐,徐次辅明明知道却一直装聋作哑,分明是打着“见面即分家”的主意,还是向着长子一家的。要不然,殷夫人都已经在亲友间广而告之,“素敏是长姐,比她远在南京的妹妹只大了小半个时辰”,为着徐家的颜面,徐次辅该压着长子夫妇认了才是。

如果分家,长房无次女,二房、三房有次女,全是庶出。徐次辅许嫁孙女这话一说出,胆颤心惊的绝不只徐郴一人,徐阳、徐际若疼爱女儿,心必定也是悬着的。因为,谁是次孙女,眼下根本没有定论。

徐郴、徐阳、徐际三兄弟,膝下全有即将及笄的女儿。这时若想讨好孝顺徐次辅,便拱手送上亲生骨肉;若怜惜亲女,自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为女儿定下亲事,避开这横祸。

这道理徐郴哪会想不明白,他此时的痛苦,是挣扎在父亲和爱女之间,旁人帮不到,管不了。张并静静坐着,见儿子目光中有焦虑之意,微微笑了笑。儿子是动了真情吧,才会乱了方寸,要说起来,这事可一点不难办。

不知过了多久,徐郴慢慢睁开眼睛,定定看向张并,“张兄前些时日托季亲家转告之心意,如今可曾有变?”阿迟或许会有做妾的堂妹,说来何等的丢人现眼,夫家岂有不嫌弃的。“每有良朋,烝也无戎”,遇到困境,亲戚朋友还不肯相助呢,更何况张家只是提过亲。

“心意自从定下之后,从未有变。”张并面色诚挚,“内子和我中意令爱,欲聘为儿妇,从前是怎样,如今还是怎样。”

徐郴声音低沉,“可是,会被世人笑话、鄙夷的。”魏国公夫人的堂妹是严家妾侍?平北侯府和魏国公府还要不要出门见人了。

张并微微一笑,“徐兄,我平北侯府立府至今,自来只凭自己心意和良心良知做人,至于世俗如何看待,从未放在心上。”

他当年已是功成封侯,却甘愿迎娶孟家庶女为嫡妻,可见特立独行,卓然不凡。如今徐家正在风头浪尖,他照样为次子求娶徐家女儿,不改初衷,好霸道,好有气势。

徐郴扶着张劢的手,慢慢站起身,郑重致谢,“足感盛情。”从前自家好好的时候,张家来求亲是门当户对;如今徐家变故突起,张家心意依旧,难得之至。

张并也站起身,“徐兄客气。”文官到底是文官,才这么点子事,徐郴站都要站不稳了。儿子,咱爷儿俩比比,你这岳父,可不如我岳父,我岳父遇事沉稳的很。

徐郴转头看向张劢,“仲凯,你呢?”阿迟要过一辈子的人是他,若他心中存了芥蒂,阿迟又岂能舒心?或许徐家会有不堪的亲戚,或许徐家会一直被严家压在头顶上,苟延残喘,有这样的妻族,哪个男人愿意。

徐郴平时风度翩翩,儒雅不群。此时却脸白如纸,整个人好像瞬间苍老了不少,声音也嘶哑难听,可见受了极大的打击。

张劢扶着他在椅子上坐好了,走到他面前,双膝跪下,磕了个头,“伯父,我心悦阿迟,会一辈子待她好,像爹爹待娘亲那样,像您待伯母一样。”

徐郴虚弱面容上露出欣慰笑容,“仲凯,再磕两个头。”张劢想也不想的磕下头去,之后才悟到了什么,惊喜抬头,“伯父,您……”

徐郴没力气坐直,慢慢靠到椅背上,嘴角却仍然带着笑意,“仲凯,改口叫岳父吧。”张劢恭恭敬敬又磕个头,“是,岳父大人。”

徐郴本是萎靡不堪的,这一声“岳父大人”听到耳中,精神健旺不少,温和看着张劢,“贤婿请起。”张劢站起身,依旧侍立在徐郴身边。徐郴才吐了血,脸色极差,好像随时会昏倒,偏他固执的很,不许请大夫。

张并就事论事,“如此,我即刻命人请季兄夫妇前来,为两家做媒证。”徐郴抬头看向张并,微笑道:“承蒙不弃,咱们今日便写下婚书。”

男方“致书礼请”,谓之“通婚书”;女方“答书许讫”,谓之“答婚书”。婚书、媒人、聘礼俱齐,律法上这已经是合法婚姻-----自唐朝以来,缔结婚姻并不需要到官府登记,有婚书即可。

张并差人去请季侍郎夫妇,张劢劝徐郴,“家里现成的有大夫,唤他过来给您瞧瞧,我们也放心。”徐郴眉目含笑,“任事没有,好着呢。”心病还需心药医,瞧大夫有什么用。张劢没办法,只好倒杯热茶递过来,徐郴慢慢喝了一盏茶,脸上有了血色。

季侍郎夫妇到来的时候,徐郴看着已没那么狼狈吓人,不过比平时虚弱些罢了。张并亲笔写下通婚书,徐郴写下答婚书。正书之外,另附别纸,男左女右,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名讳,列的清清楚楚。

张并自腰间解下一枚竹节蝙蝠镂空碧玉佩,“此系家父所赐,今做聘礼。”这枚碧玉佩温润莹华,细如羊脂,雕工极精美,线条流畅,一眼看去便知不是凡品。

徐郴也从腰间解下一块古雅的鱼形墨玉佩,“为小女答聘。”真正纯黑如漆的墨玉极之少见,这枚墨玉不仅是纯黑,而且纹理细腻,光洁典雅,小鱼形状,古朴有趣。

季侍郎夫妇虽觉着形势诡异,却笑容满面的说着恭喜之语,并不深问。季家已是和徐家结了亲,徐家闺女能嫁给张劢,那自然是极好的,他们乐见其成。

没两天,张、徐联姻之事已渐渐传开,到张并和悠然临走之前,已是尽人皆知。“换过庚贴了?下过小定了?什么时候的事啊,怎么全没听说。”“平北侯真是雷厉风行,来南京瞧名医,顺便就把小儿媳妇定下了!”有吃惊的,有羡慕的,有赞叹的,不一而足。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