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石见玉
最近翻阅警世恒言,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深为伯牙不论尊卑贵贱,与山野樵夫钟子期结为生死之交的故事所感动。两人地位悬殊,却为一曲高山流水成为知音,其挚情可歌、其信义可颂,伯牙的礼贤下士、以才以德取友的高尚情操可令后人感叹至今。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官居晋国上大夫,是一位饱学的风流志士。子期也是楚国人,是一位山野樵夫,这地位悬殊的两个人结为知音的经过是一唱三叹的。

当伯牙正沉醉于自己弹奏的琴声中时,从琴音中得知有人偷听,知道了偷听者是一名“山中打柴之人”时,就觉得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听他弹琴而命令把子期轰走。但是当听到子期“十室之邑、必有君子”、“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的不俗之言时,便由嗔作喜,当听到子期说出自己所弹曲目时“大喜”并立即请至船中叙谈,听到子期徐徐讲述的琴理时侯,怕子期是“记问之学”而不是真的知道“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便又弹奏两支曲子,子期闻之,由琴音道出伯牙心事,伯牙即施宾主之礼,连连感叹“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并立即和子期顶礼八拜结为知音,现在看来,这是因为二人都精通音律的奥妙,都有深奥的艺术造诣,心心相通,而且子期虽然知识渊博却淡泊功名宠辱不惊赢得了伯牙的敬佩,所以才结为生死知己,世世代代传为美谈。

由此我联想到封建社会的考官取士,假如考官没有精湛的素养和礼贤下士的情操,恐怕难以识得高才,假如应试的人没有符合才德的素质,也会名落孙山,二者缺一不可。再由此联想到现在的干部提拔,也当是此理。各级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的时侯应该象古人那样,既要学习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也要象龚自珍说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应该象伯牙这样,无论尊卑贵贱,把真正的人才挖撅出来,刨石求玉,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倡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觉的以各种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为尺度,公平公正的为国家和人民觅得知音,举之、用之、育之,那就会出现“贤才出、科技兴、国运隆”的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现在的干部队伍中不乏南郭先生,也有有才无德之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贻害已经屡见不鲜,可见把真正的德才兼备之人挑选出来、放在领导岗位上的任务之重。 最近翻阅警世恒言,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深为伯牙不论尊卑贵贱,与山野樵夫钟子期结为生死之交的故事所感动。两人地位悬殊,却为一曲高山流水成为知音,其挚情可歌、其信义可颂,伯牙的礼贤下士、以才以德取友的高尚情操可令后人感叹至今。

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官居晋国上大夫,是一位饱学的风流志士。子期也是楚国人,是一位山野樵夫,这地位悬殊的两个人结为知音的经过是一唱三叹的。

当伯牙正沉醉于自己弹奏的琴声中时,从琴音中得知有人偷听,知道了偷听者是一名“山中打柴之人”时,就觉得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听他弹琴而命令把子期轰走。但是当听到子期“十室之邑、必有君子”、“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的不俗之言时,便由嗔作喜,当听到子期说出自己所弹曲目时“大喜”并立即请至船中叙谈,听到子期徐徐讲述的琴理时侯,怕子期是“记问之学”而不是真的知道“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便又弹奏两支曲子,子期闻之,由琴音道出伯牙心事,伯牙即施宾主之礼,连连感叹“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并立即和子期顶礼八拜结为知音,现在看来,这是因为二人都精通音律的奥妙,都有深奥的艺术造诣,心心相通,而且子期虽然知识渊博却淡泊功名宠辱不惊赢得了伯牙的敬佩,所以才结为生死知己,世世代代传为美谈。

由此我联想到封建社会的考官取士,假如考官没有精湛的素养和礼贤下士的情操,恐怕难以识得高才,假如应试的人没有符合才德的素质,也会名落孙山,二者缺一不可。再由此联想到现在的干部提拔,也当是此理。各级领导干部在选拔人才的时侯应该象古人那样,既要学习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也要象龚自珍说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更应该象伯牙这样,无论尊卑贵贱,把真正的人才挖撅出来,刨石求玉,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倡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觉的以各种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为尺度,公平公正的为国家和人民觅得知音,举之、用之、育之,那就会出现“贤才出、科技兴、国运隆”的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

现在的干部队伍中不乏南郭先生,也有有才无德之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贻害已经屡见不鲜,可见把真正的德才兼备之人挑选出来、放在领导岗位上的任务之重。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